中國人大今天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總書記習近平可能長期執政,對兩岸關係影響備受關注。但中國涉台學者認為,台灣最應在意的是兩岸實力消長,不應只關注領導人任期。
中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前院長、現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說,儘管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5年來,對台措施具有「有感、有力」的特色,但他在涉台問題的可運用資源,主要仍在於中國的綜合實力持續上升。
至於修憲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成為台灣關注焦點,特別是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劉國深說:「在兩岸關係上,個人的領導權威,只是一個必須的次要條件。」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北京涉台學者認為,把修憲中的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過份地與兩岸關係前景掛鉤,「有可能形成誤區」。畢竟,中國的對台大政方針始終保持一貫,誰上任、誰做了幾任不應該是台灣民眾最關注的因素。
劉國深指出,觀察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以來的5年,中國對台政策的特點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像是剛推出的「惠台31條」,就是在回應台灣民眾多年來呼籲北京給予「同等待遇」的訴求。
前述不具名的學者則分析,習近平具有「知台」及「意志堅定」的特徵,在他治下的中國對台政策,未來仍會像「惠台31條」般「對症下藥」。況北京在對台具體手段上一向靈活變通,「人離政息」的問題並不存在。
劉國深認為,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中國綜合實力將持續上升,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能力和手段將更豐富。另一方面,台灣內部面臨「藍消綠長」的局面,「去中國化」思潮進一步蔓延,將使中國對台工作的「緊迫感明顯增強」。
至於習近平在兩岸前途中扮演的角色,劉國深說,實現兩岸「最終完全統一」,是中共包括習近平在內歷代領導人「念茲在茲的使命」。因為,這不但關係到中共在中國執政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也關係到「國家整體利益」。
不願具名的學者則說,兩岸實力的消長,決定了北京對未來兩岸關係仍將居主導地位。此時,台灣當政者應該檢視自身的兩岸政策,是否偏離兩岸原有的共同政治基礎,而不是「隨著西方媒體起舞」。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