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向來是恐怖攻擊高風險目標,在昨天的特雷比小鎮攻擊案之前,法國有半年時間未遇恐攻,但這只是表面平靜,事實上,官方光是去年就阻止了 20 起可能的攻擊案。
25 歲男子拉克迪姆(Radouane Lakdim)昨天在法國南部距離觀光勝地卡爾卡松(Carcassonne)約 8 公里的特雷比(Trebes)發動攻擊,他自稱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先是殺人奪車,接著開車在路上朝數名共和國保安隊(CRS)警員開槍,再到一間超市挾持人質。
他的連串行動造成 4 人死亡,包括自願以己身換取一名人質獲釋的中校貝特拉米(Arnaud Beltrame)。
拉克迪姆犯案時曾高喊「真主至大」,伊斯蘭國事後也承認他是旗下「戰士」。
法國境內上一次有恐怖攻擊發生,是在去年 10 月 1 日的馬賽火車站,兩名女子遭人持刀刺死,伊斯蘭國隨後承認指使。
法國於去年 11 月 1 日終止長達兩年的緊急狀態,改以新的反恐法規取代,昨天的攻擊案是緊急狀態終止以來的第一起重大傷亡案件。
恐攻高風險的陰霾籠罩法國,要從 2015 年說起。那年發生了一月的「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攻擊案和 11 月巴黎連環恐攻案,接著 2016 年 7 月發生尼斯恐攻案,都造成大規模傷亡。
2017 年開始,恐攻型態轉為單人發動,且多針對軍警,例如 2 月羅浮宮案、3 月歐利機場(Orly)案、4 月香榭麗舍大道案、6 月巴黎聖母院前攻擊案、8 月巴黎近郊樂法洛培瑞鎮(Levallois-Perret)攻擊案、10 月馬賽車站攻擊案等。
這些案件造成死傷的人數較少,但更出人意料,也更難防範。從發生時間也可以看出,去年幾乎每一到兩個月就會發生一起。
內政部表示,去年在境內共阻止了 20 起可能的攻擊計畫,今年才過了不到 3 個月,也阻止了至少兩起計畫。
這些數字顯示,即使過去半年間沒有發生重大攻擊案,法國居民面臨的風險仍然很高。
犯罪學者包爾(Alain Bauer)接受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訪問時說,這種平靜只是假象,情報和安全單位近年加強預防犯罪力道,牽制了極端分子,但這段時間也正好讓他們重整,未來境內可能還會出現其他攻擊。
他認為,現在有兩個伊斯蘭國,一個本有實際領土,但在反恐盟軍進攻下,已幾乎不存;另一個是虛擬組織,只存在於網路和加密訊息中,慫恿、協調有意發動攻擊的追隨者,這類行動都是「微型攻擊」,任何地點都可能發生。
拉克迪姆於 2014 年就因與極端運動接觸而被列入「S」檔案,意即可能危害國安的追蹤名單,他數年間都沒有明顯犯案意圖,卻突然發動攻擊。
法國新聞電台(Franceinfo)訪問前司法警察反恐部門主任馬立昂(Roger Marion),他表示,如果被追蹤對象與其他潛在危險人物聯繫,或許還可能及早阻止攻擊行動,但問題是這些人「透過手機或電腦,在自己的房間裡極端化」,不一定有與某個組織聯繫,可能某天自己突然就決定行動。
他認為,在這起案件中,不能說情報單位有疏失,因為情報單位確實注意到拉克迪姆,也監控了他,只是毫無外顯跡象預示他會行動。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