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葬俗觀念持續轉變,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遺體火化數量占死亡人數由民國 96 年 87.8% 增至 105 年 96.2%;環保自然葬從 96 年 404 件增至 105 年 6774 件,增幅逾 15 倍。
台灣土地空間有限,因「入土為安」傳統觀念,過去常出現「死人與活人爭地」現象,經多年推廣,民眾觀念改變,火化率提高。
內政部日前公布統計,遺體火化數量由 96 年 12 萬 3217 具增加至 105 年 16 萬 6246 具,增加 34.9%,占死亡人數比率由 87.8% 增至 96.2%,10 年間增加 8.4 個百分點,顯示民眾葬俗觀念持續轉變。
火化後骨灰除置於納骨塔,也有人選擇最自然的樹葬、花葬或海葬等方式處理身後事。
將骨灰回歸大自然的環保葬法有不同形式,樹葬是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再植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的安葬方式。
不論樹葬或花葬,1、2 年後骨灰完全回歸大地,不會污染,土地可循環再使用,環保葬法逐漸受民眾認同,實際執行者逐年增加。
內政部統計,105 年推動環保自然葬有 6774 件,其中非公墓內 1304 件(公園、綠地等 1024 件、海洋 280 件),較 104 年增加 368 件、增加 39.3%。
公墓內(樹葬)5470 件,較 104 年減少 2730 件,是因為 104 年屏東縣清查納骨塔,將 4334 件無主骨灰(骸)移至樹葬,以致 105 年相較減少。
綜觀近 10 年環保自然葬件數,從 96 年 404 件、97 年 669 件、98 年 1442 件,逐年增至 104 年 9136 件、105 年 6774 件,10 年內增逾 15 倍,顯示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自然葬。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