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開發工作如火如荼,經濟部規劃 8 年時間培養國內第三方驗證能量,而針對風機中最重要的動力機艙,也將在台中港設置驗證實驗室,發展最適合台灣環境的驗證技術。
配合能源轉型規劃,政府積極推動開發離岸風電,所需融資動輒百億、千億,在沒有實質擔保品的狀況下,盡職調查(DD)、專案驗證(PC)與海事保證鑑定(MWS)是銀行及保險業者評估是否提供融資或保險服務的重要依據。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國內相關法規及驗證機制尚未完善,目前規劃 3 階段建立國內第三方驗證能量期程,首先是結合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驗船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等法人,組成團隊,請國內外專家針對專業分工授課訓練,這項工作已從去年開始推動。
第二階段自 2020 年起,將配合離岸風電開發案,跟著國際第三方驗證機構「實習」,標檢局也為此與挪威、荷蘭、英國等國的國際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利引進國外執行離岸風場盡職調查及海事保證鑑定的經驗。
標檢局預估,國內約在 2025 年後可累積足夠能量,正式自行營運第三方驗證機制,同時也可推動相關法規修訂工作。
此外,在風機標準上,考量到地震及颱風等台灣特有環境條件,標檢局持續更新蒐集到的天氣資料,並依此計算、修訂風機抗颱、抗震標準,目前也針對風機主心骨─動力機艙,規劃在台中港砸新台幣 10 億元資金設置驗證實驗室,預計在 2020 年底完工,屆時將以台灣蒐集到的颱風數據計算動力機艙所受扭力,在實驗室中測試動力機艙耐颱能力。
標檢局說明,推動離岸風電案中的一項重要條件是「國產化」,且動力機艙一台重達 500 噸,搬運不易,當地生產勢必成為未來趨勢,設立驗證實驗室也有助動力機艙國產化工作。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