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人跟政治葷人。
在地方武政治,跟學院裡,或中央層級(府院黨)的政治,雖然兩字筆劃一樣,寫法一樣,但意義完全不一樣。
地方政治,亦或是選舉政治,是一種「去政治化」的政治。
非常饒口,讓我再來一次。
我們總是假設大家都關心政治,然後這裡面有偏藍與偏綠的選民。
偏藍與偏綠當然是真的。
但還有一種人,他們不關心政治,至少,政治的紛擾與選擇,價值的判定,對他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事。
他們可以投藍也可以投綠,可以偏左也可以偏右,這全賴政治人物如何與他們互動與溝通。這種選民,平常最多的時間在生活裡,工作裡,也因此,政治人物要去「菜市場」,這其實只是個比喻,比喻政治人物不能坐在家裡等人家自己來找你,而是你要去選民平常會去的地方找他,向他推銷你自己,介紹你自己,如果有幸介紹到了,可以與選民溝通,你聽他講,他聽你講,大家講看麥。
這些溝通,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也不能期待可以一直針對重大議題聚焦討論。他就是一定會離題, 會走鐘,但你還是要不厭其煩地一講再講。
所謂的地方政治,這種「去政治化」的政治,就是隨機的,長時間的,不那麼有效率的,不那麼一直在講重點的談話裡,漸漸講到重點、理念,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子互動裡,建立起「信任感」。
如果雲端的理念政治與基層的日常政治有共通點,那就是,你要成為人民的代表,你要贏得他對你的信任。也許是你的人格特質,也許是你的處事態度,也許是你團隊的成員帶給人的印象。總之,「信任」的建立,不會即時發生,它需要慢慢培養。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政治人物也把自己放在地方眾人的目光之下嚴格檢視,這個人究竟是不是他說的那樣?這個人是否是個說到做到的人?這個人是否在不同情境的考驗下能通過測試?
從參選開始到結束,時間不夠長、不夠多到與「去政治化」的選民建立信任,因而失去選舉的例子,就是我去年底的里長選舉。
投給我的選民,都是願意給我機會,敢賭一把的選民。
但不投給我的選民,不一定討厭我,他們只是對另外兩位長期耕耘我們社區的候選人,認識更深更多,因而早已建立起那份「信任感」,這在地方選舉中,相當重要。
這無關藍綠或進步退步,因為這些選民,並沒有特定立場與偏好。
這就是為甚麼,理念上我認為第三勢力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實際上我也知道第三勢力現在的起步要比別人都更加艱辛。
不是你們的政見或資歷比別人差,只是你們要建立起這種非藍綠死忠票的選民對你們的信任,需要時間,很多的時間。而時間,是第三勢力現在最欠缺的。
原文發表於 2015/03/22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