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北山國中推食農教育 讓落葉變堆肥

圖片來源:中央社

占地 2.87 公頃的南投縣北山國中,全校僅有 102 名學生,每年卻生產出超過 6 公噸的落葉,校長曾惠楨廢物利用將落葉製成堆肥、發展食農教育,並融入課程讓學生參與。

位於南投縣國姓鄉的北山國中占地 2.87 公頃,屬於偏鄉學校的他們,目前三個年級只有 5 個班、共有 102名同學。

踏入北山國中就是一整排大王椰子樹,以及幽靜的桃花心木林,環境優雅美麗,但大量的落葉卻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曾惠楨說,民國 105 年開始,垃圾車不收運落葉,北山國中現有 55 棵椰子樹,每年產生 200 片落葉,每一片乾落葉就重達 10 多公斤,上百棵的桃花心木,每年產生約 1 公噸落葉,更不用說 400 公尺環形跑道內的草皮生長速度極快,定期維護修剪,每年也有 1 公噸的量,相當驚人。

於是他向南投縣政府申請碎木機,並遇見社區裡熟悉有機堆肥的退休老師徐大鈞,徐大鈞目前經營有機農場,種植薑黃、地瓜等作物,很樂意到學校帶著學生一起做堆肥。

曾惠楨將落葉、碎木和雜木等原料粉碎,另外加入學校每日生熟食廚餘作為堆肥素材,並以黑糖水、糖蜜和活菌素等材料促進發酵,將米糠和素材層層疊疊堆放後靜置,每日記錄天氣、溫度和濕度等變化。重複多次,待熟成即可使用,自 106 年開始到現在,已有五次熟成堆肥。

問題是這些堆肥生產後,又要用到哪邊去?於是曾惠楨開始開發學校內的各處用地,開發出了數百坪的面積,帶領學生栽種無毒玉米、地瓜、薑、薑黃,還種植了 40、50 棵咖啡樹。

曾惠楨說,目前落葉堆肥持續了一年多,由於校地原本的土地貧瘠,因此大量堆肥都用來改良土壤品質,作物部分之前雖然有少量的收成,但產量還相當有限,希望未來的收成會越來越好。

曾惠楨表示,發展落葉堆肥,主要是要解決校園大量落葉的問題,也讓孩子們體驗,如果要留在家鄉,可能發展什麼東西, 影響他們對環境的友善,從小養成善的觀念。

南投縣出身、長期關心農村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蔡培慧說,食農教育是一個循環農業的概念,讓孩子知道農業有這麼多的可能性,讓孩子們對農業與農村有自信,也謝謝曾惠楨帶動這些發展。

北山國中製作堆肥的過程,還自行拍攝成為短片,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點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Om_Jd3MYQ。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