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畢慕瑜專欄》北農風波看抹黑:看媒體如何劣化吳音寧

芋傳媒攝

「北農風波」不知不覺已經一個月了。

一個月來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的各種爆料、批評只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媒體剪接議會質詢的橋段進行抹黑,近日台北市長柯文哲甚至大動作跑去查帳(然後查無不法),整件事情已經到了讓人覺得荒謬的程度。而依照國民黨議員與柯文哲聯手打吳的態勢來看,這場泥巴戰還會持續很久。
在事實的層面,這整起事件實在過於簡單,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種程度的謊話也講得出來。

圖片來源:中央社

早已有關心台灣農業的學者寫了數篇認真且具體的澄清文章(如陳方隅的這篇以及這篇),還有徐世榮的這篇,以及吳濬彥整理的資料)是非黑白一翻就明。然而,在這團抹黑風暴當中,我們無法忽視的是媒體的修辭技巧。在媒體上最常出現的是「神隱少女」、「靠爸」以及「小白兔誤闖叢林」等修辭。我打算討論在這一連串風波當中,這些修辭試圖造成什麼效果,以及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尤其是在性別與親屬的面向。

當性別與親屬稱謂成為攻擊的手段

首先,「神隱少女」一方面強調吳音寧沒有接受媒體採訪的「神隱」(事實上她在北農裡面處理拍賣事項),另外一方面刻劃她「少女」的形象。「少女」代表年輕女性,而且通常代表未婚的年輕女性。在傳統漢人社會當中,性別常常被當作公與私的分界。男性壟斷「公」的事情,不屑介入「私」的──女性的──領域,認為管太多「家內事」有損陽剛氣質與男性「一家之主」的身份。相對的,女性或許可以在家中很有權力,但對外卻沒有權威。就算家中妻強夫弱,遇到「公」的事情:祭祖、分家、酬神,還是要由男性代表出面。因此,北農風波中吳音寧的性別會被加強刻劃,其實就是要摧毀她參與公共事務的資格,把她「趕回私領域」。

除了已經在 PTT 八卦版每一篇文章底下出現的「母豬」之外(這絕對是毫無閃躲空間的蕩婦羞辱了),吳音寧的性別在整起事件中會被凸顯,其實並不特別意外。台灣有不少女性政治人物,但卻少有「女性化」的政治人物。所有的政治人物,不分性別,都被認為要表現出果決、自信、專業、強悍的特質,就算是自己完全不懂的東西,也要講的頭頭是道。遲疑會被當成否認,協商會被視為軟弱。而吳音寧恰好就是這一切的反面。聽她說話的第一印象就是輕、慢又帶點不確定性,讓人想到一條不知道有多深的河。

跟下一個「靠爸」(表示吳音寧是因為父親吳晟的關係才獲得這個職位)放在一起看,就可以明顯看出來,攻擊者試圖把吳音寧幼體化,創造她「小女孩」的形象。「成家立業」常常是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獨立的指標,也是一個人是否能在公共場合中擁有話語權的重要條件。吳音寧早就已經自立許久,但這次攻擊者藉由強調她與父親的關係,暗示她仍然需要父親的「幫助」,進一步消解吳音寧做為獨立個體的適格性。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的說法就更加惡劣了,因為這暗示著她──如同所有的性侵受害者一樣──「沒有好好保護自己」,因此受到這麼多抹黑、汙衊都是「自找的」。如此一來就沒人關心加害者的責任了:怎麼沒人討論叢林裡面的那些大野狼呢?

誰的抹黑,要做給誰看?

經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連串的攻擊想要塑造一個氣氛:吳音寧沒有參與公共事務的資格,她沒有獨立自主的人格,她不成熟且缺乏判斷風險的能力,最後,她作為「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她──而不是那些攻擊抹黑的人──要為這一切的混亂負責。

這樣的討論讓我們看到這一連串政治攻擊當中,在地化的面向。

這並不只是某一起政治攻擊,而是發生在台灣這個仍然以家父長價值主導,崇尚陽剛價值的政治舞台上發生的攻擊。

那麼,理所當然的,會為這些攻擊買單的受眾,自然是擁抱這一切價值的黨派支持者。這些攻擊者,包括台北市議員與市長柯文哲,透過這一連串的陽剛展演以及對於陰性氣質的詆毀,進行了一場與選民的互動:只有像我們這樣的人──習慣在公共場合周旋,講話自信心爆棚,可以毫不思考捍衛自己一切立場的人──才有資格出來當官。

是的,我們都看到了,而這實在讓人不忍卒睹。

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北農風波中的性別與親屬修辭:看媒體如何把吳音寧幼體化

SaveSave

SaveSave

SaveSave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