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自雲門舞集舞蹈教室開辦以來,持續傳遞「身體教育」重要性,引導學員認識身體,聆聽內在的聲音。在創立 20 週年之際,雲門教室於記者會公開發表《身體白皮書 III》調查結果,說明「動身體」對 18 到 28 歲青年的影響,期許幫助更多人發掘身體與自我認同的關聯,激發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雲門教室不讓學員模仿老師動作,而是創造情境誘導學員「跳自己的舞」,每堂課一開始要先靜坐定心,下課時與老師擁抱告別。目前,每週有 1 萬名學員在全台 21 家分館上課,20 年來,總共有 8 百萬人次的孩童接受「生活律動」的身心啟蒙。
「生活律動是雲門給社會最重要的回饋。」林懷民表示,他常在捷運站的馬路旁,遇到雲門教室的家長向他致謝,說孩子上課後變得活潑、合群,也增強了表達能力,有的家長會跟孩子說,如果你不乖,就不可以去雲門上課,因為對孩子來說,去雲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他也開玩笑地說,喜歡生活律動的人顯然比喜歡他舞蹈作品的人還多。
「雲門教室的創立動機很渺小,但過程很不簡單,林懷民當時送她六個字『健康快樂成長』,一路上勉勵她。」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温慧玟感性地說道,某次她觀摩老師上課,看見有個孩子正在舞動身體,結果摔了一跤,但孩子沒有喊痛,反而在地面模擬一隻毛毛蟲,她才領悟跌倒根本沒什麼,因為毛毛蟲還能變成蝴蝶。
温慧玟也從孩子們身上獲得很多回饋,她說,曾有孩子告訴她,在雲門舞蹈教室,每個普通都不平凡,也有孩子認為,雲門舞蹈教室對自己沒有什麼影響,因為那些影響都已經潛移默化,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出於對台灣孩子的關心,雲門教室與 CERESUS 延思顧問公司合作,針對 18 到 28 歲的青年,研究他們運動的狀況。調查報告《身體白皮書 Ⅲ》指出,年輕人不愛運動,以「沒時間」為首要因素,佔所有因素中的 47%。過去有運動習慣的族群,有 69%自認有較佳的跨域力,72% 自認有較佳的感知力,66% 自認有較佳的探索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運動有興趣的人,在探索與跨域能力分數表現更高,在雲門教室上課的青年學員佔調查人數的 12%,表現也明顯高於其他受訪者。現任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創意長的黃旭徽表示,學校重視智力教育,很少關心身體意識,現在的孩子又大多是「數位原住民」,每天都用手指滑手機。
黃旭徽也認為,年輕人生活在領 22k 的陰影下,思想多少有點厭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在哪裡,開始零工經濟,早上工讀 4 小時、下午當保險經紀人、晚上當 Youtuber,有著多重職業。在這樣的世代風潮下,身體教育可以為他們帶來平衡,發展感知力、探索力、社群力、跨域力與創造力。
「雲門給我最大的改變,是我從討厭跟陌生人講話,到願意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熱愛的事物。」在雲門教室上課 12 年、今年即將要升大學的顏詩庭說,她小時候是個性非常害羞、肢體不協調的女生,上課的時候都很彆扭,很害怕老師點她起來說話、做動作,某一天,她的身體開關好像被打開,不再那麼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可以更自由自在。
顏詩庭也提到,國中時,她覺得跟大家一起跳舞、即興創作很快樂。升高中後,課程繁忙、考試緊湊,她常覺得內心很空,在雲門跳舞,也變成她當時唯一真正喜歡的事情。長期累積下來,她的身體框架被打破,以前她只想做優雅的動作,但久了就願意嘗試更多可能。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