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資擬再調引發資方反彈,認為「不是一直提高就是照顧人民」,不過,學者認為,薪資調漲已是不可逆趨勢,若做好產業轉型升級等因應措施,勞資雙方都未必會因薪資調升受害。
勞動部將在 16 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工商團體憂心,基本工資調漲恐導致中小企業倒閉,甚至帶動物價上漲,勞工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全國工業總會新任理事長王文淵日前表示,基本工資是做為勞工最低生活保障,不是提高就是照顧人民,如一直提高,24 小時商店反而愈來愈少,年輕人有可能因此失業。
擔任基本工資委員的工總理事何語更透露,勞動部已邀資方委員協商,但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已要求各單位針對調升 2%、4%、5% 對經濟影響,勞資如何協商,恐怕最後還是「政治決定」。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也表示,希望時薪與月薪調幅可以脫鉤,且時薪調幅不要超過 2%。現行基本工資月薪為新台幣 2 萬 2000 元、時薪為 140 元。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表示,在通貨膨脹、生活成本提高的狀況下,薪資調漲是不可逆的趨勢,比起在基本薪資調幅討價還價,針對資方的轉型配套措施設計更為重要。
黃兆仁提出 3 大藥方,包括加值服務及精準行銷、數位轉型與升級、針對微中小型企業設計共好制度等。
黃兆仁說,台灣有 660 萬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其中又以一般店家為主,若引入特色加值、精準行銷概念,以及數位化技術轉型,不僅有助業者本身未來發展,也能透過學習提升勞工本身的人力資本,對未來轉職、加薪都有幫助。
至於許多資本額不高的微中小型企業可能會擔心的轉型升級成本,黃兆仁指出,商業服務業轉型升級與製造業比較投入成本相對不高,加上隨著共享經濟發展,許多相關設備都提供租賃服務,只要做必要的小額投資,就能跟上數位化時代的需求,不一定會造成太大負擔。
共好制度則是針對勞資關係的共好化,資方因應數位化等轉型升級發展,對勞工能力的需求也提升,可以採用分紅制度、獎勵入股、鼓勵開分店等方式獎勵表現好的員工,創造共好的勞資關係,也能擴大市場規模。
但企業因應薪資調整投入轉型過程中,可能因提升經營效率、產能,減少用人需求,也有勞工擔心因此丟了飯碗。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表示,過去在新古典理論中,薪資調升導致失業的條件是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但目前服務業面臨嚴重缺工問題,薪資調升不必然會導致失業率提高。
此外,勞工的人力資本也是必須考量因素,辛炳隆舉例,若員工對雇主的勞務價值達 2.5 萬元,薪資如從 2.2 萬調升至 2.3 萬,對雇主而言並未虧損,不一定會因此辭退員工。而在產業因應調薪採取升級轉型措施後,經營效率、產能提高,成本相對降低,產業與勞工也未必都會因此受害。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