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續審社會領綱,歷史科採分域設計,希望突破單一區域的學習,並重視區域互動,如中國與東亞、台灣與世界,希望讓學生有全球視野,而非用固定的疆域去理解。
教育部今天於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院區召開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代理主持,接續審議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
林騰蛟受訪時表示,上午會議主要討論社會領綱納入轉型正義,有課審委員原希望增加轉型正義的內容,但經研修小組說明和課審委員討論後,最後大會表決通過決議,在不增加教學總節數前提下,檢視與歷史正義、轉型正義有關的學習內容是否妥適,並進行必要調整和補充說明。
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秀菁說明,新課綱納入的轉型正義會以人權與民主秩序概念的建立為主,讓學生能掌握歷史脈絡,除了會談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外,也會有原住民族相關內容。
另外,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綱將原本朝代編年史的方式,改為主題式教學,但草案中提到以東亞歷史脈絡去討論中國史,引發外界質疑「去中國化」。
林騰蛟指出,歷史課綱採用分域設計,3 個分域各以台灣、中國、世界為重點,分域是一種動態的概念,希望突破單一區域的歷史學習,導向全球互動的系統思考,例如分域以中國為重點時,會涵蓋中國與東亞的互動與發展,經研修小組說明後,委員對分域架構無異議通過。
歷史科分組主持人、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金仕起表示,歷史課綱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中國歷史還是重點之一,但漢朝的中國和宋朝的中國不會一樣,每個時期的區域往來重點也不同,為了讓學生有全球視野,因此新課綱更重視人群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區域的互動,而非用固定的疆域去理解。
林騰蛟指出,社會領綱的學習重點幾乎大致完成,只剩少數提案,如增加台灣史比率的提案,可能要留到下次會議討論,預計 8 月 19 日續審社會領綱,目前教育部正在調查 8 月 18 日課審委員的出席人數,如果能達法定開會人數,將安排進行綜合領域和藝術領域課綱的第二輪審議。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