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對抗海洋汙染 歐盟塑戰速決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tkremmel

長久以來各國規劃發展的關鍵字是成長,但歐盟今年推出「塑料戰略」卻是追求減量,首波欲禁吸管及棉花棒等用品,2025 年寶特瓶回收率要達 90%,以塑戰速決對抗海洋汙染。

歐盟這項措施主要為阻止垃圾比魚多悲劇。

人類生活環境在過去數十年間發生許多變化,占地球面積 4 分之 3 的海洋恐面臨浩劫,從工業汙水造成其它生物難以生長的「海洋死亡區」(dead zones),再到漂流的塑膠垃圾,愈來愈多海龜因誤食塑膠而受傷、鯨魚胃裡拉出塑膠袋案例,海洋生態正在崩壞。

2017 年聯合國召開環境大會時表示,每年約有 800 萬噸塑料廢棄物流入海洋,包括塑膠袋、食品及飲料容器,不僅處理海洋垃圾每年要花費 80 億美元,更威脅到歐盟國家的捕魚船隊,每年損失更高達 8000 萬美元,更嚴重的是如果不採取行動,到 2050 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將會比魚多。

對歐盟而言,海洋汙染問題已傷及利益,另一個迫在眉睫問題是中國 2017 年 7 月宣布自 2018 年 1 月起禁收外國塑膠等固體廢棄物,而每年歐洲產生約 2580 萬噸塑料廢物,回收率不到 30%,因此歐洲明知必須立刻減塑,因此今年 1 月宣布「塑料戰略」(Strategy for plastics),啟動塑膠生產、使用與棄置的永續發展:改善塑膠回收的經濟與品質、減少塑膠垃圾與棄置、增加創新與投資。

為了努力減塑,歐盟執委會第一副主席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當時強調,首要任務是限制一次性(Single-use)塑膠的使用,這些東西「不到 5 秒鐘就能製造出來,給你用上 5 分鐘,卻得花費 500 年的時間才能再次被分解」。

宣布塑膠戰略後的半年,歐盟在今年 5 月正式提出限塑法案,包括塑料棉花棒,餐具,盤子,吸管,飲料攪拌器和氣球棒等,必須完全以可永續利用的材料製造,且進行研究如果「替代品」易於獲得且價格合理,那麼一次性塑膠製品將禁止進入市場。

不只要求產品材料需永續發展,歐盟在新法案中也跨出大步,明訂製造商有義務負擔廢棄物管理與清潔費用,另要求特定產品對需標明廢棄時處理方式及對環境有哪些負面影響。

此外,歐盟訂了一個目標,7 年內成員國要透過推動押金等模式,在 2025 年之前讓寶特瓶回收率達到 90%。

歐盟希望這項新法案能在 2019 年 5 月前獲得歐洲議會通過,接下來交由歐盟各成員國審議施行。

為對抗海洋汙染及廢棄物處理壓力,歐盟啟動塑戰速決模式,要消除歐洲對塑膠的依賴,這也撼動自工業革命以來以石化為基礎的生產模式,有 5 億人口的歐盟若打贏這一場減塑戰爭,有助人類社會改變過去從製造到墳墓的「線性」消費模式,轉而朝向永續利用的「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模式。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