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資如新殖民 大馬首相:我們負擔不起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今天結束 5 天訪問中國行程,「紐約時報」引述馬哈地先前提到鴉片戰爭後的不平等條約,認為中國海外投資形同「新型態殖民主義」,大馬恐怕難以負荷。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深水港、翻修港口,中國政府銀行出資蓋鐵路,中國開發商興建 4 座人工島共可容納約 75 萬人口等種種作為顯示,中國致力於擴大全球影響力的過程中,馬國占有重要地位。

報導指出,馬來西亞一度是對中資最殷勤的追求者之一,但如今面臨一個新處境:各國憂心因為這些既不可行又不必要的計畫而過度負債,決定向北京推辭。這些計畫除了對中國有戰略價值,僅剩支持中國新強人的功能。

馬國負債 2500 億美元,部分債主就是中國企業,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此行主要目的是協助大馬擺脫債務纏身,而他傳遞出來的訊息也很明確。

馬哈地昨天會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表示,「我們不希望見到新型態的殖民主義出現,因為貧窮的國家無法與富裕的國家競爭」。

前首相納吉(Najib Razak)在 5 月選舉中落敗,他身陷貪腐醜聞,其中幾件就是中國在大馬最受注目的投資案。而勝選的一方,93 歲馬哈地受到選民託付的任務之一就是讓這國家擺脫窒息的債務。

隨著美國在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力消散,人們日漸憂心,中國海外大手筆投資,目的是為了在幾個世上最具戰略意義的地方取得根據地,甚至故意誘使這些貧弱國家掉入債務陷阱,增強中國統治地位。

美國國防部 16 日公布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可能對中國資本發展出經濟上的依賴關係,中國藉此獲取利益。」

馬哈地近日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談到心中關於中國戰略的想法:「中國深知這一點,他們過去就曾經被迫處理西方列強所強加不平等條約。」他意指中國在鴉片戰爭失敗後做出的各種讓步,「所以中國應該將心比心。他們知道我們負擔不起」。

馬哈地在 1981 年到 2003 年擔任大馬首相,當時他的立場是反對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認為他們暗地裡阻撓如馬來西亞這樣的開發中國家進步。

馬來亞大學政治經濟學家葛梅茲(Edmund Terence Gomez)說:「馬哈地認為中國是霸權勢力,能在經濟上控制像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他總是對這些強權感到顧忌,先前是美國現在是中國。」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