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前衛出版社昨晚(23 日)於信義誠品舉辦《看看板—廣告招牌的台語大學問》新書座談會,邀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何信翰,及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康培德與讀者分享,介紹台灣大街小巷的台語看板,並深入研究這些廣告看板背後的學問和玄機。
主講人何信翰指出,目前台灣使用台語的人口僅次於華語。從日本時代到國民政府,島內歷經兩次「國語運動」,台語仍是多數台灣人所熟悉的語言。然而,因為過去教育對台語的忽略,以致於很多人誤以為台語是「有音無字」,事實上並非如此。他提到,現在有許多使用台語來表現的廣告或看板(Khan-Páng)的書寫創意,儘管用字不盡然正確,但仍是一種歷史因素與社會變遷下的產物。
何信翰也表示,台語並不是只能存活在中低階層的場域或職業,他舉例,馬來西亞的「福建話」與台語的相似度很高,也有一群延續母語志士發起「講福建話運動」,這是台灣可以借鏡的經驗。
「飛魚」台語是「飛烏」
面對台語的思考,何信翰強調,因為教育和環境的結構關係,面對文字我們總是習慣站在華語的角度去推敲語意,但是台語的公式與華語是截然不同。他説:「『飛魚』的台語絕對不是唸作『Pe-hî』,而是『飛烏』(Pe-o);那麼,會吃飛魚的『鬼頭刀』呢?當然不是華語直翻的『Kuí-Thâu-to』,而是『飛烏虎』(Pe-o-Hóo),意即專吃飛魚。」以此為例,他認為,台語的思維模式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富含生活、文化、歷史甚至科學性等豐富面向,就像他講的動物,就是一種食物鏈的延伸,這也凸顯台語的奧妙。
除此之外,何信翰也請在場聽眾仔細回想,太陽花學運時,多數人是年輕學子,華語程度跟使用普及率一定比台語高,為何主題曲《島嶼天光》卻是選擇台語?按照何信翰多年研究台語文化的心得,他認為這是一種回歸自我本質的心理,因為「母語」是可以產生社會共鳴的,客語或原住民語也是如此,他也直言:「母語」最能展現出一個國家民族的歷史背景、傳統文化、人文思想等,這是不容抹滅的。好比說,「大麵羹」(tōa-mī-kiⁿ)、麻薏 (môa-íⁿ);南部地區的「魚冊」(hî-chhè)、「鹽嗆魚頭」(iâm-chhèng hî-thâu)等在地美食,取名若不是用台語,反而是件很奇怪的事,我們甚至無從理解台灣的飲食文化是什麼樣貌。
這本書所搜集到的台語看板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藉由不同的語言與文字之間拼湊組合、諧音仿擬的創意,體現了台灣島上活潑的文化性格,欣賞之餘,也不免提醒台語文的書寫導正。座談最後,何信翰也以台語喊出:「起造台語新時代,即馬你我做伙來!」鼓勵大家多使用台語,也要試著去探究台語未來的相關課題,並期待這本書的問世,為台語文的實踐激發出更多正面的火花。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看看板:廣告招牌的台語大學問” book_author=” 看看板工作小組” book_publisher=”前衛出版社” book_publish_date=”2018/08/08″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8/08/getImage-5b88dd0c5738e.jpe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5453″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kmcode=2018030927882&actid=www.google.com” ext_link_text_1=”金石堂網路書店購書” ext_link_2=”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222699326&kw=看看板+廣告招牌的台語大學問&pi=0″ ext_link_text_2=”誠品網路書店購書” ext_link_3=”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52742″ ext_link_text_3=”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