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成員 4 日將就 2020 年簽署公海保育公約議題,展開萬眾企盼已久的談判。這項公約所監管的公海共占地表半數面積,而公海所受的環境保護卻不足。
聯合國計畫在 2 年內召開 4 次談判會議,每次議期持續2週,希望制定的公約能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並避免進一步掠奪海洋資源。
巴黎智庫永續發展暨國際關係研究所(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ddri)的海洋與海岸事務最高主管羅切特(Julien Rochette)表示:「談判會涉及超越國家管轄範圍的空間,以及不屬於任何特定國家區域的問題。」
他接著表示,談判焦點將在於「公海和國際海洋水域區,約占地表46%的面積」。
聯合國 1982 年通過海洋法公約(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但並未對公海設定任何限制。
海洋法公約指出:「所有國家在公海均享有傳統的航行、飛越上空、科學研究和捕魚自由。」
海洋法公約在 1994 年生效,但美國並未簽署。
此後,海運航線大幅擴展,而不論是捕魚或採礦,開發深海資源也引起各方高度興趣
公海保育公約的談判焦點,將是在公海劃設保護區、強化海洋資源與技術分享,以及環境影響研究。
日本、冰島和挪威等允許捕鯨國家,因為擔心捕鯨活動受到過度嚴格的限制,對公約的態度預料會比他國謹慎。
羅切特表示,美國也會相當謹慎,「因為他們反對對一般海洋資源進行任何監管,而且他們並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俄羅斯長久以來也拖拖拉拉。」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