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多模型神經功能監測 避免手術傷及重要神經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asint

60 歲王姓婦女因持續頭暈急診,被檢出腦幹延髓有海綿狀血管瘤及出血現象,接受開顱時,合併使用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後,未留下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術後恢復良好。

成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醫師田智豪今天指出,王女腦幹延髓海綿狀血管瘤約有 2 公分,病灶周遭有許多重要神經,開顱時合併使用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及時偵測神經功能變化,且修正造成變化的原因,以免損及重要神經功能。

成大醫院 2 年前才引進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已完成 40 多例神經外科手術,迄今尚無因手術出現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

這項監測有健保給付的適用條件,包括腦幹、基底神經節、運動區、語言區或涵蓋顱神經等重要功能區的腦部手術;硬腦膜內病灶的脊髓手術;脊柱側彎手術。

田智豪表示,在開顱及脊髓手術中,病人因全身麻醉,無法進行即時神經學測試,若病灶位於運動區及語言區等掌管重要神經功能的位置,只能憑藉外科醫師的個人經驗,儘量減少病患產生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

但在發展出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後,不僅可及時發現因手術造成的神經功能損傷,還能迅速修正損傷的原因,減少術後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的機會,且能幫助醫師辨別不明確的組織,避免誤傷欲保留的神經組織,在保有越多神經功能下,切除病灶。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