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堅持用對每一塊錢 台杉投資以台灣優先

圖片來源:中央社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說,台杉管理顧問公司要賺錢,但不以賺錢為滿足,也不是唯一目的,台杉負有政策使命「要讓台灣(新創事業)走出去,世界(創投)走進來」,在投資思維、策略與操作模式等各方面,都有獨特的「台杉投資學」。

龔明鑫擔任國發會副主委期間,透過亞洲.矽谷執行中心炒熱物聯網與創新創業,並促成台杉管理顧問公司設立,被譽為蔡政府「新創推手」;去年 9 月內閣改組,龔改任經濟部次長後,仍以國發基金法人代表名義出任台杉董事,持續監督台杉公司運作。

●基金管理費用來培訓人才 鏈結國際經驗

台杉管顧總經理翁嘉盛表示,「創投」兩大關鍵,一是資金,二是人才,台灣創投業不缺錢,但與國際鏈結度不足,缺少具有國際經驗的專業經理人,以致於往往上不了第一輪投資的談判桌,錯失創投最肥美的一塊。

翁嘉盛說,為解決台灣創投人才荒問題,目前兩種方式,首先延攬在美國矽谷退休(待退)人士回台擔任台杉管理委員會、投資審查會「義工」,他們都是矽谷創投的常勝軍,具備國際實戰經驗與人脈,可以將資源帶回台灣。

其次,提撥一定比例的基金管理費做為培訓人才之用,例如水牛 2 號基金收費標準 2.5%,基金入帳 2%,另 0.5% 則用於人才培育,水牛 1 號收費 2.35%,也要拿出 0.5% 用於職訓;龔明鑫說,台杉正在規劃生技創投青年學院,希望透過產業、創投課程等密集訓練,將創投運作的國際標準引進台灣,帶動國內創投環境升級。

相關課程將優先回饋與台杉合作的投資者,協助他們培養人才,但如此是否導致商機外洩、或形同培植競爭敵手?翁嘉盛說,就像資金無國界,創投也沒有競爭者,「大家分享經驗、一起看案子,你的案子進入 B 輪、C 輪,可徵詢夥伴共同投資。」台杉希望建立類似美國矽谷的生態系,讓台灣創投與國際的資金與市場鏈結。

●鎖定 5+2 審慎評估 看了 220 案投 4 案

台杉管顧去年 8 月成立至今已募集兩檔創投基金,第一檔物聯網基金「水牛 1 號」去年 12 月底設立,募得 46.5 億元,第二檔生技基金「水牛 2 號」今年 6 月設立,規模 59 億元;第三檔基金規劃中,將以新農業、能源等產業為主,預定明年啟動。

翁嘉盛指出,台杉除了追求最大利潤,仍須兼顧政策使命,因此水牛 1、2 號以及籌備中的水牛 3 號基金都以「5+2 創新產業」為投資標的。

在 IoT 基金(水牛 1 號)部分,以人工智慧相關案子優先考量,累計看了 220 件投資案,但已投資與預計投資案件僅 4 案,決策過程非常審慎,因為每一塊錢都要用在「對」的地方。

生技基金(水牛 2 號)鎖定新藥、醫療器材、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等領域,今年啟動投資,預定 3 年內投 20 到 30 個案子,由於新藥研發、投資回收期間較長,生技基金退場時間最長將延至 12 年。

●台杉愛台灣 至少 50% 投資在台企業

與一般創投基金最大不同在於,台杉水牛 1 號、2 號兩檔創投基金明定,至少 50% 資金須投資本土創新事業,以目前兩檔基金合計 105.5 億元計算,大約是 50 億元。

龔明鑫說,創新事業從國發基金拿到「補助」或「補貼」,從銀行端獲得「融資」,而台杉做的,除了注金,同時引進國際經驗、以及其他優質投資人,例如為本土企業與矽谷開啟連結,導入國際投資人(資金),或者代為媒合有相關需求的國際大廠帶動台灣產業國際化。

龔明鑫說,台杉 50 億元「投資」效應可能創造數百億元投資價值,遠超過補貼、補助或融資等單純財務效果。

至於投資國外標的另一半資金,也要與「愛台灣」鏈結,翁嘉盛指出,台杉投資國外新創事業,決策重點在於,該新創事業有沒有台灣產業所需的次世代領先技術,或是可能與台灣生產、研發聯結的項目?若有,將會爭取成為主要投資人,將部分生產或研發與台灣廠商合作,甚至在台設立據點。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