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腸病毒大流行,造成全台恐慌。醫師回憶,當時短短一週內出現 5 名死亡病例,門診、住院天天爆滿,被視為「怪病」,也沒有治療方法,很多醫師怕帶病毒,回家好陣子不敢抱孩子。
1998 年台灣發生腸病毒 71 型大流行,全台多達 140 萬名兒童得到手足口症和咽峽炎,共有 405 人併發重症、78 名兒童不幸死亡,造成社會恐慌。
今年適逢 1998 年腸病毒大流行的 20 週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共同舉辦「腸病毒 20 年國際研討會」。
長庚兒童健康研究部主任黃玉成今天受訪時表示,1998 年他還只是長庚兒童感染科的科主任,那時候腸病毒在醫師們的認知中,是一種很良性的病,感染後頂多出現手足口病,像是嘴巴破、手腳長疹子,治療 3 到 5 天就沒事了。
直到某天,一名孩子感染腸病毒後,短短幾天就過世,原本醫師們推測只是散發個案,和腸病毒關聯不大,不料隨後的幾天當中,竟連續出現 5、6 名相同病例,發病約 3 天以後,突然神智不清,住院不到 1 天就死亡,醫師們才驚覺事情不對勁。
時任長庚兒童醫院院長林奏延立即進行解剖,並在死亡病童的腦部中培養出腸病毒 71 型,證實感染 71 型會導致腦幹腦炎,誘發心肺衰竭並死亡,查了文獻更發現在歐洲、馬來西亞都曾發生多起重症死亡事件。
有了這項重大發現以後,林奏延立即投稿到當時民生報的醫療版,提醒民眾今年的腸病毒不一樣,很可能造成重症死亡,黃玉成被指派出席記者會說明病情,他回憶,原本被告知只有幾家電視台,誰知道一到現場才發現,「滿屋子都是記者」。
報導一出,隔天時任防疫處立即指控長庚醫院的推測都是胡說,但隨後長庚醫院仍以培養出來的病毒及連續死亡案例進行佐證,證實腸病毒 71 型真的會導致重症死亡。
此後,多家醫院及開業醫師也紛紛跳出來,強調他們收到許多相同的患者,顯示腸病毒危機已經蔓延到全台,政府才開始重視這件事,但疫情早已一發不可收拾,引發家長、醫師恐慌。
黃玉成回憶,當時門診每天都有上百名患者、住院患者一直收,但到底誰會變成重症、誰沒事,醫師心理根本沒底,許多家中有幼童的醫師,即便下班回到家也不敢抱小孩,恐慌情緒可見一斑,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都派員來台進行報導,後來收案數累積到一定規模,才漸漸歸納出腸病毒重症徵兆及治療方法,這波疫情才就此退燒。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也感嘆,當時腸病毒在家長眼中,就是個「引發大眾恐慌的怪病」,由於病毒會影響孩子腦部,即使幸運存活下來,也有很多出現神經學後遺症,像是手腳無力、呼吸得插管、必須以鼻胃管灌食等,孩子的智力也有受到影響。
過去台灣傳染病防疫分別由衛生署防疫處、預防醫學研究所、檢疫總所管理,曾因內部單位聯繫出現落差,遭批「三頭馬車」,歷經腸病毒大流行過後,才於 1999 年合併為「疾病管制局」(現已升格為疾病管制署),建立起完備的監測體系。
林奏延說,腸病毒大流行後,台灣醫界也制定出腸病毒 71 型的治療指引,目前死亡率已降低至 2%,就連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引用台灣的治療指引,嘉惠其他國家的病童。
他強調,國衛院也已發展出腸病毒 71 型的疫苗,已經技轉給 2 家藥廠,正在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未來除了要對抗腸病毒 71 型,近年美國也出現腸病毒68型大流行,造成許多重症,將成未來的一大威脅。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