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對台措施效應 陸委會:口惠不實民眾自有評斷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國今年宣布 31 項對台措施,有調查指出 5 成 4 認為對台有磁吸效應,4 成不相信會具體落實。陸委會表示,調查數據凸顯長期以來中共官方所宣稱的「惠台」措施多為「口惠不實」、「說一套,做一套」,台灣民眾心中自有評斷。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調查發表會,並邀請專家學者提出經驗分享與建議。

草根基金會委託線上市調公司於 9 月 18 日至 9 月 24 日針對 18 歲以上民眾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 1100 份,在 95% 信心水準下,正負抽樣誤差值為 2.95 個百分點。

調查指出,54% 民眾對中國推出的對台 31 條措施內容不瞭解,40.1% 民眾不相信中國政府會具體落實,21.4% 民眾表示相信,54.7% 認為對台 31 條措施對台灣民眾和產業西進有磁吸效應,30% 認同有助於自己未來就學、就業或創業發展,也有 27.7% 表示不認同。

調查也顯示,60.1% 民眾認為台灣提供的就業發展機會和中國相較是不足的,49.9% 民眾表示如有機會,有意願到中國就業或創業,31.9% 表示沒意願,40.1% 家長願送孩子到中國念大學或研究所,33.4% 家長不願意,50.2% 民眾表示如長期在中國就業或就學,願向中國政府申請居住證。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中國現在對台採取官民分流政策,透過各項活動或措施來經營民間關係,如加速台灣企業、民眾跟中國企業、民眾有同等待遇,在教育方面也逐步放寬成績標準,擴大招收台灣高中生,提供住宿、獎學金等,確實對台生有些吸引力,讓一些好學生流失到中國去。

陳振貴認為,大學 4 年會影響學生未來就業、婚姻等決定,中國如果積極強化年輕學子對中國的認同,可能影響台生容易被統戰,其實台灣整體教育有一定水平,因此要設法提高學生和家長對台灣高教的認識和信心,才能留住學生。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超群認為,人才流動是自然現象,但台灣不能讓高階人才都出走,卻只引進低階人才,而中國講狼性,去中國就業後,當所會的東西被學走,可能就不會繼續用你,因此想去中國就業或求學的人也要思考,如何持續維持自身競爭力才能生存。

草根基金會也提出 3 點建議,希望台灣政府重視人才流失問題,積極改善就業環境,而民眾西進中國就業或求學前,應徹底瞭解優惠條件並評估適合與否,除了具備足夠實力,也要建立正確心態,做好面對中國狼性競爭環境的心理準備。

對於這項調查的結果,陸委會說,針對 31 項措施對台灣的可能影響,已於 9 月 6 日公布「壯大台灣八大策略-因應中國對台 31 項措施」實施成果報告,綜整各機關相關統計及客觀評估,目前相關措施對台灣經濟、教育、文化及醫療等實際影響尚不明顯,且落實執行度有待觀察,但仍可能影響國家安全,並對赴陸企業及台灣民眾產生諸多不確定及風險。

陸委會表示,據多方了解,台灣民眾赴中就業主要為經濟因素,但當前中國經濟成長持續放緩,內部也存在就業問題,據中方統計,2018 年大學畢業生達 820 萬人,比去年多 25 萬人,就業機會難度加大,台灣民眾赴中能否找到理想工作並為當地社會接受,仍需持續關注。

在產業方面,由於中國投資環境變遷迅速,愈趨嚴格的環保政策、法令與治理規範,已提高台商在當地的投資、生產之經營管理成本,加以近期國際經濟情勢變化鉅大,全球保護主義興起,影響台商在中國投資布局。

陸委會指出,2010 年赴中投資金額佔整體對外投資 83.8%,已逐年降低至今年 8 月的 58.2%,顯示台商面對國際及中國各項投資因素的不確定性,已體認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性。

陸委會說,會與相關部會持續追蹤中共對台 31 項措施的動態影響,強化相關安全管理機制,並提醒民眾注意兩岸在制度、法規、市場與生活環境的差異,及交流合作應符合法令規範,以維自身權益及安全。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