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學生到非洲烏干達社會服務,其中 2 名女性返國後發燒、寒顫,確診瘧疾。經查發現,這 2 名個案出國前都有拿瘧疾預防藥物,但沒有規律服用,無法有效防瘧疾。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今天在疫情週報時表示,2 名北部某大學女學生,9 月 10 日至 23 日與同校另 10 名師生到非洲烏干達進行社會服務。2 人返國後分別於 10 月 4 日及 6 日出現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並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診感染熱帶瘧。
郭宏偉說,其他團員另有 1 人在烏干達期間發病且確診瘧疾,在當地完成瘧疾藥物治療,返國前已經痊癒;另有 1 人返國後出現頭痛症狀,衛生單位已經協助就醫。其餘 8 人目前沒有疑似症狀。
今年截至 10 月 8 日國內共計 5 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烏干達 2 例,印度、肯亞及索羅門群島各 1 例;檢出病原體為熱帶瘧 3 例,間日瘧及混合瘧各1例。今年累計病例數比 2014 至 2017 年同期低,近 5 年個案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
人類是經遭感染瘧原蟲的瘧蚊叮咬感染瘧疾,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熱帶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熱帶瘧最常見。
多數人感染後,症狀可能於 7 天至 30 天內出現,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也有部分的瘧原蟲進到體內後會潛藏在肝臟,在數個月後才發病。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瘧疾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瘧疾疫區集中在熱帶及部分亞熱帶地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島國。林詠青說,民眾如果需要去瘧疾流行地區,建議出發前1個月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會評估感染瘧疾風險並選擇適當的抗瘧藥物。藥物在出發前、行程中和離開當地後都還要繼續服用,才有足夠防護力。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也說,此次感染的 2 名個案行前都有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且也有拿瘧疾預防藥物,但其中一人只吃 2 天,另一人沒有規律服藥。推測可能是僥倖心態,「自認不會這麼倒楣被感染」,輕忽瘧疾的嚴重性。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