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婚姻法案」歷經多年推動,在 2016 年 11 月 17 日 成功進入立法院的「司法法制委員會」審查,下一代幸福聯盟因而展開陳抗行動,擋下法案。今年 10 月 9 日,中選會宣布由幸福盟發動的「愛家 3 公投」連署順利成案、可綁年底大選。
我們試著從幸福盟成員的個人生命開始了解,探索他們反對同志婚姻、同志教育的原因,以及他們對議題的觀察與思考。
受訪者:游信義 下一代幸福聯盟公民行動總召
芋傳媒記者林詠青採訪整理
Q:你身邊有朋友是同志嗎?會不會意見不合、影響相處?
A:我有現在還是同志、或是後同志(指曾經是同性戀者)的朋友。這不影響我對他們的愛,他們還是我的好朋友、學弟妹。只是難免會感受到雙方有一點什麼東西隔開,有時候空氣會凝結。
年輕人有很多群組,我們原本都會在裡面表達自己的看法。2016 年在同婚法案一讀那陣子,我特別感受到情感上被撕裂,「歧視」、「霸權」、「恐同」之類的標籤式話語充斥,根本沒辦法理性看待。當氣氛對立,談的時候就有情緒,講了也聽不進去。
所以大家說好,以後在群組裡不談這個,但避而不談也會產生誤解。你想的跟我想的不一樣,越是如此、也越是考驗社會的成熟,所以我覺得公投是一個溝通的好平台。
Q:為什麼幸福盟反對同志結婚?
A:事情不能這樣看。在台灣,同志一直都可以結婚、舉辦婚禮,也實際生活在一起,現在各大都市還有開放同性伴侶註記。
我了解當同志共同經營生活的時候,會產生醫療、遺產、繼承等類似婚姻權利義務的問題,這是因為相關規範不周,我也認同我們應該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但是否一定要藉由改變「婚姻制度」來解決這些問題,應該要再討論。
Q:你認為同志婚姻跟異性婚姻有什麼不同?
A:同性結合跟異性結合的本質上就不同了,不但自然上性別不同、結合的結果也不同。不管是不是創造論者,男女生來就有別,不同的人事物當然會有不同的處理。所以大家常說「齊頭式平等只是假平等」,本質上就是不同,不同不是歧視。
民法上「婚姻」的定義原本就是異性,今天我們可以在一個有民主保障的環境討論這些,正因爲行之有年的婚姻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它確保秩序、維護人的尊嚴、建立倫理觀,是先有婚姻、才有社會。既然它這麼重要,我們就應該維護它,制度,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和目的。
Q:你認為同志結婚不能適用「婚姻制度」的原因是什麼?
A:既然同性結合跟異性結合不一樣,當然不能叫婚姻呀。除非你認為婚姻沒有特殊性,不需要去高度確保婚姻的價值,那當然大家都可以來改變婚姻的定義。
但是,想改變的一方為什麼要改變?只有這個解決方法嗎?改變的幅度多大、有多少法條要變動?去性別化之後,是不是也要去親等、去血緣?我這樣講當然有點誇張,但是一牽涉到法律制度,這件事情就跟每個人都相關了,不能說「同志結婚干別人屁事」。
Q:如果同志只是經營兩人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不去牽扯到孩子,你是否就比較支持?
A:當然啊!民法是有系統、有結構的,所以我們提出一個公投案是另闢專法或專章保障同性伴侶權益。同志也是我的同胞、我的家人,保障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我們可以討論,但是不要因為這樣就改變整個制度。
Q:你進一步走上街頭或參與下一代幸福聯盟,推動公投反同婚的契機為何?
A:全民有共識嗎?同婚法案在 2016 年一讀後,因為我們不斷陳抗才擋下來。當時游盈隆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有超過五成反對同婚。但政府硬是要通過法案,人民也只能覺醒。
我們是上班族,工作、拼經濟都來不及了,還要上街頭。我把權力和信任交給政府,但政府到底是怎麼做事的?我慢慢體會到人民自主很重要,因為政治有太多不穩定因素。發動公投工程非常浩大,但我們也是因為愛台灣這塊土地、愛孩子才會站出來。
Q:幸福盟具體訴求有什麼?推動公投的過程中,遇過什麼挫折?
A:台灣很大的問題是離婚率高、生育率低、人口結構快速老化,還有愛滋感染率、性侵案、墮胎等。我們當然不希望台灣繼續這樣下去,所以訴求政府擴大家庭教育政策,具體方案有:對男女婚前輔導;增進性別平等,像是鼓勵男性投入家庭分工、男性育嬰假等;延長有薪育兒補助;鼓勵愛家幸福企業;透過減稅或是獎勵住宅來鼓勵結婚等等。
家庭出問題,孩子的身心也會出問題,所以我們和 NGO 團體長期關注家庭議題,一直在做課後安親課輔、關心弱勢孩子、幫助隔代教養家庭、經濟新貧家庭,從不覺得是需要拿大聲公宣傳的事。這多少也跟信仰有關,我是基督徒,就是要愛人、照顧窮人和弱勢。可是這些為了台灣好的主張,卻往往被口水戰淹沒掉,沒有被看見。
我也知道我們主張的傳統價值,對年輕人來說共鳴不是那麼高,但仍希望慢慢讓他們了解我們在講什麼。所以看到某些政治人物刻意操弄議題、部分團體有計劃的想改變大眾的看法,都讓我蠻難過的。
Q:為何反對國中、小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教授同志教育呢?你認為幾歲的孩子才適合?
A:我通常會反問為什麼電影要分級?就是為了「適齡」保護孩子。
性與人格發展密切相關,態度本來就要很謹慎,它不僅與自我認同有很深的關聯,甚至還會帶來新生命、要負責任。在國中、小階段的孩子根本沒辦法負什麼責任,我們有必要讓他們這麼早接觸這麼複雜的認同嗎?所謂性別光譜,會讓孩子對性別進入一種不確定的狀態。
課本是靈魂的糧食,是需要記下來、會考的,是要吞吃進去成為生命一部份的。新生兒也不能吃硬的東西呀。父母有義務保護孩子,等他們慢慢長大到可以獨立思考、可以負責任的時候再去了解嘛。
Q:若你的孩子在國中、小階段遇見性別氣質不同的同學,會如何教導他與這樣的同學相處?
A:孩子在學校本來就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同學,有高矮胖瘦、功課好功課差的、很會打籃球跟行動不便的,當然也包含性別氣質不同的同學。
我會教導孩子面對各式各樣的同學時,要尊重對方,告訴孩子「你也不完美呀,我們都不完美」,所以需要用愛來面對,互相包容。
我們當然反對校園霸凌,絕對沒有人想看到霸凌悲劇的遺憾。
Q:你有什麼話想對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說?
A:希望不要以「歧視」標籤化我們。期待在公投的過程中,能讓年輕朋友敞開心、好好談。我們可以彼此學習,不要失去溝通的機會。
也盼望對方思考:做自己、顛覆自然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堅持什麼?爭取什麼?
Q:如果最後「愛家公投」沒有通過,或「愛家公投」與「婚姻平權公投」同時通過,你會怎麼想?
A:公投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當然最後的結果、數字還是很重要,它表現了民意。但大家有沒有在過程中更認識這個議題?彼此互相了解得更深入?誤解解開了嗎?
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繼續努力傳達幸福盟支持家庭價值的理念。
延伸閱讀: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