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2 日是巴西媽祖阿芭蕾西妲聖母日。儘管巴西是多宗教國家,多數民眾信奉天主教,所以將這一天訂為國定假日,每年吸引上千萬名信徒參訪國家聖母院。
阿芭蕾西妲聖母(Nossa Senhora Aparecida)的歷史起源於 301 年前。相傳在 1717 年 10 月,三名漁夫從聖保羅州南巴萊巴(Paraiba do Sul)河中撈起一座高 36 公分、重 2.5 公斤的赤陶作成的黑聖母像,且因為聖母像是自己「出現」(葡文為aparecida)的,故被稱為「阿芭蕾西妲聖母」。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聖母像之所以在水中出現,較有可能是因為聖像的頭部斷裂,被古人視為惡兆,而將之丟棄河中。還有原始聖母像很可能也不是黑色,而是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水裡,色澤變暗。
無論如何,阿芭蕾西妲聖母的出現被視為神蹟,尤其是當時受到貴族殖民者欺壓的黑人奴隸和黑白混血的「次等人」,更相信是上帝可憐他們,派出「黑聖母」保護大家。
這一切,加上其他有關聖母顯靈的事跡陸續傳出,致使供奉聖母像的小教堂,吸引越來越多人朝聖,原本一個小村莊,亦漸漸發展成越來越具規模的城市。
時至今日,阿芭蕾西妲已成為巴西最主要的宗教觀光勝地,每年都有上千萬名信徒參訪國家聖母院,單單 10 月 12 日這一天就吸引逾 20 萬人前往;天主教最後三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本篤 16 世和方濟各,也都曾參訪過阿芭蕾西妲。
國家聖母院於 1980 年建成,由巴西建築師倪托(Benedito Neto)設計,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天主教教堂,僅次於梵諦岡的聖彼得教堂,可容納 7 萬 5000 人。
1980 年建成後獲若望保祿二世的祝福,4年後被尊奉為國家聖母院。院內的宗教藝術博物館典藏逾 3000 件 17、18 世紀宗教藝術品,以及數以百萬計的還願物品。
原本供奉阿芭蕾西妲聖母像的小教堂在 19 世紀重建,建築為巴洛克風格,內部裝飾色彩豐富。教堂與國家聖母院之間為「信仰天橋」所連接,橋高 70 公尺,長 389 公尺,經常可見信徒用跪地的方式穿越天橋還願,叩謝聖母庇佑。
1930 年教宗庇護 11 世下令,宣告世人奉聖母阿芭蕾西妲為「巴西的保護神」;50 年後,巴西政府將 10 月 12 日訂為阿芭蕾西妲聖母日。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