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一人看病全家動員 拉拉山居民辛酸無人知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不舒服去看醫生,對一般人來說是件簡單的事,但對住在拉拉山的居民而言,「看病」可是一大工程,不僅得全家動員,即便一大清早出門,回到家也已是深夜,箇中辛酸難以想像。

今年 86 歲泰雅族高黃奶奶,世代居住在桃園市復興鄉海拔 600 多公尺的爺亨部落,年輕時是織布少女的她,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雙腳也因此特別纖細、沒什麼肌肉,加上常和三五好友喝酒、愛吃零食、喝飲料,雙腳早就無力承受身體的重量,愈老愈不愛走路。

57 歲的高先生是高黃奶奶的兒子,平時以種植水蜜桃、甜柿為生,近 20 年前因媽媽罹患糖尿病,每隔 2、3 個月就要回診,每次看病都得全家總動員。

他無奈說,從家裡出發,光是開到醫院就得花 2 個多小時,而且上午的診往往要等到下午才看得到,看完診還得再開 2 小時車回家,看個病就得耗去一整天時間,曾經一大清早出門,回到家已是半夜。

說到這裡,他揉了揉眼睛,這幾年他因視網膜退化,視力愈來愈差,視野裡總會多出一條白線,開車時常搞不懂哪條才是馬路上的標線,4 年前媽媽小中風,半邊身子動不了,只能坐在輪椅上由兒孫照顧,想開車下山看病,更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無奈他們居住的復興鄉拉拉山地區,直到 2002 年才有了唯一一個醫療站,開車也得花上 20 分鐘,若遇到緊急狀況,不論半夜還是刮颱風都得和兒子搬著媽媽,開車去求診。

所幸今年開始,拉拉山總算有了居家醫療服務,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葉維中和護理師每月都會深入部落,照顧年長、失能、行動不便的患者,並提供送藥到府、營養諮詢等服務,高先生也不必再為媽媽的看診問題傷透腦筋。

今年 36 歲的葉維中,在拉拉山地區已經服務5年,有感一個小小醫療站、每月幾次的巡迴醫療,是山上居民生病時唯一的依靠,認為比起在平地看診,在山上更有「被需要的感覺」,多年來克服暈車等問題,堅持每週往山上跑,今年首次投入拉拉山的居家醫療。

談起這份工作的艱辛,他笑說,在拉拉山做居家醫療並不難,「找路」才是最難的事,即便家家戶戶都有地址,但市售導航軟體根本找不到,經常走著走著,就到了懸崖邊、田中央。

他心想,既然導航找不到,乾脆問山上原住民,但有時原住民明明說那戶人家就在前面不遠處,卻開到另一個山頭才找到,有時道路因落石阻斷,還得和司機一起搬落石,光是前往患者住家就困難重重。

不過,在山上待了這些年,拉拉山居民的單純、每一個真心的感謝,甚至是時不時出現在醫療站門口的竹筍、山豬肉、水蜜桃等禮物,都讓他覺得自己就是拉拉山的一份子,給了他繼續努力下去的勇氣,他笑說:「拉拉山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