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觀念中常認為,老人家的肺炎大多是透過飛沫傳染。陽明大學最新調查發現,許多高齡者的吸入性肺炎可能是吞嚥障礙、假牙清潔不佳所致,一旦罹患吸入性肺炎,死亡率也將大增。
根據衛生福利部 2016 年統計,肺炎高居國人 10 大死因第三名,奪走超過 1.2 萬條寶貴性命。
陽明大學牙醫學院院長許明倫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隨高齡社會到來,肺炎死亡人數也逐年攀升,過去觀念中常認為,肺炎以飛沫傳染居多,因此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年也編列預算,提供年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不過,陽明大學牙醫學院也發現越來越多高齡者,可能是因吞嚥咀嚼障礙,導致細菌跟著食物或嘔吐物吸入或嗆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
陽明大學日前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 2 萬多名有咀嚼吞嚥困難的民眾當中,發生吸入性肺炎的比率是 1.75%,吞嚥正常民眾僅有 0.92%。
反之,有吸入性肺炎的患者,約 38% 有吞嚥困難,但沒有吸入性肺炎者僅約 24% 有吞嚥障礙;分析也發現,有吸入性肺炎者的死亡率,比沒有吸入性肺炎者高出約 2 倍。
許明倫說,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約有 12.8% 有吞嚥異常,平均每 10 名高齡者,可能就有 1 人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未來隨老化問題加劇,民眾罹患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吞嚥障礙為何會增加吸入性肺炎,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語言治療師游宜珍解釋,人在吞嚥時,嚼碎的食物會從舌根進入咽部,並在短短 1 秒的時間內啟動 3 項吞嚥反射,包括會厭軟骨會蓋住氣管,不讓食物進入,聲帶也會關閉,並由喉嚨的肌肉打開食道通道,將食物吞下肚。
不過,老人家因吞嚥肌群老化,吞嚥時可能將食物、嘔吐物嗆入氣管,進入肺部後導致細菌滋生,釀成吸入性肺炎;近年也發現許多老人家,因長期清理假牙或是口腔不乾淨,細菌透過嗆咳進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
為防老人家罹患吸入性肺炎危及性命,陽明大學和其他醫療專科合作,設計自我檢測量表,像是吃東西的時候是否常感覺喉嚨有食物殘留、經常流口水。
此外,也可以透過重複吞嚥唾液測試檢測吞嚥障礙風險,民眾只要在正常坐姿的情況下,將食指輕放在舌骨位置,中指輕放在喉結處,30 秒內盡可能不斷進行吞嚥動作,只要喉結越過中指的次數小於 3 次,就屬於有吞嚥障礙的風險族群。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