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台灣胸腔 X 光判讀之父」的前台大醫院院長楊思標,年輕時罹患結核病後幸運康復,讓他決定致力鑽研結核病,如今高齡 99 歲仍堅持在第一線教學,今天獲頒醫療奉獻獎。
楊思標回憶,他在 18 歲那年,因健康檢查發現感染結核病,那時俗稱「肺癆」的結核病,還是高居國人 10 大死因前幾名的恐怖傳染病,所幸病情不嚴重,住院休養後又回復正常生活。
正因自己曾是結核病患者,卻因家境不錯,可以補充營養、充分休息才得以恢復,反觀家境貧困的患者,只能任由身體衰敗,因此他在就讀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院時便決定鑽研胸腔疾病。
畢業後,他到醫院內科擔任無給薪副手,白天要檢驗病人的血液、尿液、糞便、追蹤患者病情,晚上仍努力研究,卻因身處日治時期,難在醫學教育體系出頭,直到台灣光復後,他總算有機會奉獻台灣。
1965 年台灣雖然推動嬰兒接種卡介苗,兒童結核病死亡率也大幅下降,但山地原住民因沒錢治療,疫情無法獲的控制,楊思標和學生積極爭取山地結核病防治計畫,獲得政府支持。
除此之外,1952 年他發現 3 名確診為罹患塵肺病的病人都是礦工,懷疑金瓜石一帶有更多礦工罹患塵肺病,卻長期被忽略,於是他帶學生到金銅礦山為礦坑工人做胸腔 X 光檢查,發現 261 人當中有 92 人罹患塵肺病,是台灣第一份工作環境影響疾病發生的研究,也是對勞工安全提出的重大提醒。
在過去長達 3/4 個世紀當中,楊思標一手建立台灣結核病的診治、防疫與研究的傳承,至今仍在第一線從事教學工作。
早年沒有電腦斷層攝影、超音波等儀器,一名好的胸腔科醫師必須練就紮實的理學檢查功夫與精準的 X 光片判讀技巧。
因此 34 年前,他卸任台大醫院院長後,轉而協助草創中的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護專,每週搭車赴花蓮教學,指導年輕醫師、學生判讀胸腔 X 光片,如今他雖然已經高齡 99 歲,這項工作卻從未間斷。
楊思標今天在兒子陪伴下,拄著拐杖上台領獎,笑說他從台大醫院退休後,自覺沒地方去了、頭腦也還能用,所以決定到慈濟醫院繼續教學工作,教過的學生大概有數百萬人了,預計明年 100 歲就要退休,好好享受生活。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