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水瓶子專欄》蔡瑞月舞蹈社,場域空間的轉變與再生

芋傳媒資料照片 / 記者邱家琳攝

每次到蔡瑞月舞蹈社看演出,無論是面朝房子內看舞者的表演,或是大家坐在室內往外看舞者在綠色的草坪上演出,舞者的每一次跨越、跳躍都十分有力量。

一層樓的日式老房子並不是很高,舞台的中央有幾根柱子,那是日式房舍不得不有的結構,舞蹈社的大門反而在不顯眼的後方,原來大家進入舞蹈社參觀,都是從後方的大草坪進入,草坪上有幾棵大樹,伴隨著黑瓦,一個不算大的公共藝術品,呈現極簡單的風格。

蔡瑞月舞蹈社的裝置藝術。
圖片來源:水瓶子提供

舞蹈社的前世

蔡瑞月舞蹈社在中山運動中心,台北捷運公司辦公室大樓旁,附近的捷運地下街,不時有年輕學生在此練習跳街舞,這樣的地緣關係,以前的環境是如何呢?

根據文化部資料描述: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建築原為日治時期的文官宿舍,於昭和 12 年(1937 年)所建立的,當時在台北市區建有各種不同等級的宿舍,大都為木造日式住宅類型。在當時御成町北邊即今中山北路西側雙連一帶,大正 14 年(1925 年)前後,建造了數十棟雙併式的木造宿舍,平面格局大體相同,分佈在數個街廓之中,依規模大小可能為判任官宿舍。

1945 年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舞蹈社地緣關係(北紅框目前舞蹈社基地,南紅框為原美國大使館)

位於劍潭山的台灣神社,需要從總督府一路往北直達神社勅使街道,與重要的鐵路淡水支線,蔡瑞月舞蹈社就是位於這兩條路線旁。吳三連、林呈祿等皆在附近有房產,週邊的土地原來與板橋林家有些關係。前美國大使館、台灣最早期的國民住宅,也設立在附近,由此可知這個地方的重要性。

蔡瑞月學習舞蹈歷程

我們要從蔡瑞月從小開始說起,唸中學期間,偶爾有日本的舞蹈團體來台灣表演,石井漠舞團曾在台南最大的戲院「宮古座」演出,或許就是那次演出的啟蒙。1937 年,蔡瑞月從台南第二女高畢業,報名了石井漠的舞蹈學校,並且經過一番的遊說,父親才同意他去日本唸書。

蔡瑞月到日本學舞蹈,正值戰爭期間,因為當年政治情勢而產生的反歐美情緒,使得芭蕾環境低落,剛好德國現代舞發展迅速。石井漠以日本生活哲理與美學,發展了獨特風格的「舞踊詩」,融合律動原理,剛好在這時機大放異彩。

蔡瑞月跟隨石井漠、石井綠老師去海外勞軍,到越南的河內,除了舞團中年輕的舞者外,還有聲樂家、小提琴家,勞軍時除了表演舞蹈,還有聲樂家唱歌與西洋古典樂曲。回到日本後繼續在國內巡迴演出,每趟演出就是兩、三個月的旅行,包含南洋的演出,總共一千多場次勞軍表演,蔡瑞月看到了各國、各民族的人,戰爭中無論是哪一方,有著多樣的個性,年輕的她有幸在勞軍中體驗到不同地區的文化,還有文化的多樣性,在未來編舞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剛毅堅忍,在逆境中求生的意志力,或許就是那時候深值心中。

傀儡上陣。
圖片來源:蔡瑞月舞蹈社提供

1946 年 2 月,天氣寒冷,蔡瑞月與二哥在日本,終於等到回台灣基隆的「大久丸」船,這艘大船滿載了兩千多人,大部分是留日的留學生。戰後,這些年輕人懷抱著理想,想要回到台灣為祖國服務,貢獻所學。蔡瑞月在船上編了兩段現代舞「印度之歌」、「咱愛咱台灣」,航向南方的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大家在甲板面對四方無垠的太平洋,練習這兩隻舞碼。

成為舞蹈教室

蔡瑞月與台大教授雷石榆結婚,原本在台大公家宿舍設立舞蹈教室,但雷石榆遭遇學校解聘,又被解送出境,蔡瑞月也無故遭受白色恐怖入獄三年。

1953 年起,蔡瑞月老師從火燒島歸來,向市政府承租公有房舍在此教學,學生成長後成為老師,也在此開班授課,舞者日日夜夜的在此跳躍飛奔練習,這裡是台灣現代舞的啟蒙地。

如今,蔡瑞月舞蹈社每年都舉辦國際現代舞節,在這棟老房子內表演,日本房子的中央有幾根柱子都必須貼上軟墊,避免舞者表演不小心撞到,也因為這幾根柱子,所有的表演團體都會自動的在編舞中做些創意編舞,或作為一個迴旋的空間,或作為一個出入口,多年來反而成為特色,也代表著蔡瑞月遇到困難,能夠忍耐永不放棄的精神。

蔡瑞月舞蹈社的舞台_中間有一根柱子。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回頭來看從日本時代填平雙連埤,成為住宅區,戰後市政府官方使用,成為台灣平民現代舞的教室,一路上受到百般折磨。而後舞者與民間投入的搶救活動,被指定為古蹟後還發生火災,這種種的事件,我們要看的不只是舞蹈社建築硬體。白色恐怖、解嚴、政黨輪替等等曲折的過程,官方、民間在文化資產扮演的角色轉換,也顯示日本時代地緣關係,隨著解嚴後的轉變,至今仍在角力,是文化資產最好的教材。

1994 年搶救蔡瑞月舞蹈社舞者的行動。
圖片來源:蔡瑞月舞蹈社提供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