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今天(1 日)在旅遊版介紹台灣人最愛說的一句話「不好意思」(buhaoyisi),記者向讀者表達歡迎來到台灣道歉的語言地雷區,簡單說一句「不好意思」就能打開極富禮貌的潘朵拉盒子(Pandora’s Box)。
BBC記者撰寫「永不停止道歉的島」(The island that never stops apologising)文章,分析台灣人的「不好意思」文化,並指這 4 個中文字不僅是道歉,也展現台灣人害羞與謙遜等各各式各樣的情緒感受。
記者指出,台灣人不惜一切代價,盡力維繫社會凝聚力一直是台灣社會道德的基石。在台灣,將更大的氏族、社會,置於你自己,也就是個人之前,就是維繫台灣社會的關鍵。
記者引述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老師 Ouyu Yang 的話指出,中文的「不好意思」不像德文的 Entschuldigung,或是英文的 excuse me,翻譯這個詞並非簡單的工作。
西方的「抱歉」(sorry)一字太過侷限,無法完整表達「不好意思」所有的社交禮儀與良好的形式,壓低這個詞所負載的表達意思;不好意思也可以是一種感覺,感動,行為準則與滲透台灣文化的整體思想意涵。
記者表示自己在台北搭捷運時,經常會聽到一聲「不好意思」,每當有乘客從身旁經過;或是在進入學校教室時,都會聽到學生用「不好意思」開始問問題,以及用「不好意思」結束問話。
記者也說,當打開一封來自台灣人的電子郵件時,第一行通常是「不好意思」,似乎暗示著抱歉打擾對方的意思。
BBC 記者表示,若是「不好意思」這 4 個中文字按照字面的直譯會變成「不好的意思」或是「不好的感覺」,但是在台灣,這 4 個字實際上用途廣泛,在台灣「不好意思」可以在各種情況下使用,無論是服務業表達打擾、向老闆道歉或是難以對愛人表達愛意時都適用。
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台灣似乎是「全世界最沉迷於道歉的國家」,但其實「不好意思」文化代表了台灣人的謙虛和害羞。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退休教授李勤岸表示,日本殖民及儒家思想對於塑造台灣的「不好意思」文化具有重大的影響力量。李教授指出,雖然這個詞確切來源並不清楚,李教授與其他語言學家認為,2千多年儒家思想的和諧概念、注重人際關係,應該有相當大的影響。
李勤岸也指出,「不好意思」是台灣特有文化,在其他華語世界不見得盛行。台灣街頭到處都可以聽到「不好意思」,但到了中國或馬來西亞,「不好意思」就沒那麼常見。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