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台灣討論多元議題,舉凡性別平等、環境保護、教育改革、能源發展到台灣獨立等多元議題時,總會有人跳出來說:「別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拚經濟才是最重要!」我都想知道說這話的人到底是不懂政治還是不懂經濟,是做了多少年的井底之蛙才說得出這種話。
以性別平等的議題來說,我相信若有參加過台灣各地的彩虹大遊行,就會發現參予者中有不少外國遊客,甚至有日本人組團特別來參加台灣的彩虹大遊行;彩虹大遊行圍繞著性別平等為主軸,也接連帶起婚姻平權、反性暴力和認識多元性向等社會議題,為什麼日本人會特別到台灣來參予盛會──因為日本當地沒有這樣以性別平等為主軸的遊行活動,而台灣的彩虹大遊行甚至可以說是亞洲國家中最盛大的。
當外國遊客為了參加台灣的彩虹大遊行而來到台灣,從住宿、飲食到交通,敢問哪一項是對台灣的經濟沒有好處的?彩虹大遊行是如此,其他社會議題更是如此,沒有所謂顧得了多元議題就顧不了經濟這種荒謬的事情,事在人為。
怎麼樣推廣台灣的多元性促進產業發展,並且讓外國遊客心甘情願地來到台灣,一切都需要策畫與經營。
以環境保護為例,台灣匯集了高山、平原、海岸、珊瑚礁與冰河遺址,還有許多原生種生物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這也是許多外國遊客特地到台灣旅遊的主因;然而台灣現在的生態觀光之旅,「拿了一手好牌還徹底玩爛」的問題層出不窮,近期爆出有無良攤商在墾丁「出火」的地景旁邊兜售爆米花與煙火,鼓勵遊客闖入禁區在地表裂縫冒出的天然氣上烤爆米花和玩煙火,這不僅是拿遊客的生命安全當玩笑,更是製造污染並且傷害自然環境。
菲律賓可以為了保護長灘島的天然風貌而下令封島三年,他們瘋了嗎?嫌錢賺得太多嗎?當然不是,而是菲律賓政府意識到了長灘島的繁華不該是曇花一現,要做到永續發展的話,就不能短視近利的讓大批觀光客持續破壞長灘島的美景;就像是農地需要休耕一段時間才能培養地力進而栽種出良好的作物一樣,透過自然環境行銷的觀光產業,若不在維護環境上用心,那麼遲早也會有凋零的時候。
以教育改革來說,許多人抨擊近幾年的教育是在「去中化」,但是綜觀台灣的人文歷史,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西班牙文化、晚清文化、日本文化合併近幾十年的民國文化,還有隨著東南亞移工與新住民引進的東南亞文化,若在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讓孩子提早認識台灣文化的多元性,只是複製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做一個全球最大的中國城,那麼台灣人要如何從台灣出發走向國際?
在電腦遊戲「返校」吸引諸多外國玩家之後,台灣戲劇「通靈少女」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透過台灣文化與人道反思成功地走向國際,若我們無法套過教育讓學子盡早了解並且深入台灣的多元文化,如何產生更多富含台灣在地特色的作品並走向國際?
任何一項有關於台灣的多元議題都能夠讓台灣經濟發展得更好,前提是如何做到永久性的發展,而不是短視近利的炒作。
台灣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的性別友善、良好的治安、多樣性的地景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民情,這些都是讓外國遊客駐足的美好光景,若為了某些人口中的「拚經濟」而忽略的台灣的綺麗風貌,豈不是天大的損失?
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拚經濟」不是打壓多元議題的藉口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