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署長李應元今天表示,衛星俯瞰下,台灣空氣狀況值得獲得掌聲;透過科技研發監測空氣品質,可在進入緊急防制機制的紅色警戒時,讓業者減排、提早改善空品。
環保署今天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環境感測物聯網與產業創新」研討會,以「環境應用國際趨勢」、「智慧布建跨域應用」、「創新科技優化生活」、「元件研發產業橋接」、「技術媒合產業開展」等5大主題涵蓋建構感測物聯網的各階段面向進行研討。
會場同步展示「元件研發」、「布建推廣」、「模式開發」、「情境體驗」等4大主題的互動式展覽,提供產業與研發團隊進行技術優勢評估及專利授權討論,促進產業媒合與跨域合作的交流機會。
李應元肯定、並感謝產學界投入相關研發,對於生活、環境保護、產業發展都有很深的意義。而科技結合「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運作,可提早改善空氣品質。
李應元說,從衛星來看空氣狀況,「其實我們台灣值得大家掌聲的」。對比整個亞洲大陸,從中國東北一直到東南亞、印度大陸,整個天空都是紅通通的,台灣海峽是淺紅,到台灣則是顯示空氣品質良好的綠色。
他舉例,上週的紅色警戒,本來預測會有3天,後來一天半就結束。因為各界關注工業區污染防治,所以當監測到紅色警戒時,業界會在不影響產業的出口、供應鏈程度下減排。
李應元說,工業區減排需齊心,切不可有「順風車」心態,萬一變成更糟的紫色警戒,就只能祭出法律強制要求,記錄每家廠商的排放量與減排量,讓監測數據說話。
環保署指出,去年迄今,全國已安裝 3100 多個監測空污的感測器,2020 年要裝 1 萬 200 個,以工業區為主。李應元指出,台中跟高雄曾有相關子法的應用,以大數據搜集異常排放情況並明查暗訪,一逮到不守法便開罰。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