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商會建議台灣放慢風電供應鏈在地化腳步,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表示,過程中的確有遇到困難,但會找開發商與本地供應商一起「坐下來談」,希望解決問題、共創雙贏。
歐洲商會 21 日發布 2019 年建議書,針對風力能源部分,建議改善供應鏈在地化相關規定,風力委員會指出,若在本地供應商準備就緒前就向他們採購,可能使安全性及品質打折,也會降低市場競爭性,建議主管機關應將台灣離岸風場計畫成功啟動作為優先目標。
政府推動離岸風電開發,除吸引外商將資金、技術帶到台灣建設風場,也希望透過國產化策略建立本土供應鏈,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坦言,過程中的確有些困難,例如開發商擔心本地廠商經驗不足,可能造成時程延誤,開發商就會被罰款,或是供應商提高價格,希望早期回收成本、降低風險,造成開發商利潤不如預期等。
規劃在 2021 年併網、需擔負國產化承諾的達德能源(wpd)、沃旭能源及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上週都已向工業局遞交產業關聯執行方案,沈榮津說,待工業局整理資料後,會找開發商及國內供應商來談,看看各方有何困難,供應商的品質、價格、交期是否合理等。
沈榮津表示,產業關聯性期程及項目,是工業局與廠商舉辦 70 多場說明會凝聚出的共識,他理解實際上路時開發商與供應商可能面對的時程壓力,會找開發商及本地供應商一起「坐下來談」,一起「面對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共創雙贏」。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