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二年級的溝通課,我們閱讀了一則關於葉永鋕事件的報導,並針對這個議題做了許多延伸討論和思考。
因為幾個月前和林滄海(Eryk Hajndrych)共同翻譯的波蘭童書《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已於上個月月底出版,讓我不禁思考,在一個天主教教徒佔多數的國家裡,童書出版及兒童教育竟是如此先進、開明。
那這個國家的人民,甚至是年輕人,對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我在白板上寫下了報導裡出現的幾個新詞彙,並跟學生稍微講解了一下字面的意思後,就開始我的問題。
「你們知道歐洲有哪幾個國家的法律已經正式承認同性婚姻了?」下面的學生個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該由誰先回答。
我繼續問:「在西班牙,同志可以結婚嗎?」下面的學生整齊地點了點頭。「德國呢?」他們又再次點了一下頭。「那波蘭呢?」這時大家開始此起彼落地搖起頭來。看來,底下的這群波蘭大學生應該還是有一些概念的,至少他們聽得懂我用中文提出的問題。
「那你們覺得波蘭是一個對同志友善的國家嗎?」下面的學生又再次面面相覷,不知該由誰先回答。於是我繼續問:「或你們同不同意,波蘭社會其實對同志越來越友善、越來越包容了呢?」
詩夏最先出聲:「我覺得波蘭社會應該是對同志越來越友善,我們對和我們不一樣的族群也變得越來越包容了。」
「我不同意,我覺得大部份的波蘭人其實還是對同志有偏見的,覺得他們是不正常的一群人,會想『霸凌』他們。」坐在講台正對面的克恭很認真地把剛學到的新詞彙放到了他的句子裡,但卻著實地把我嚇了一大跳。
「霸凌?波蘭人會怎麼霸凌同志啊?我知道波蘭社會很保守,但應該不至於會到『霸凌』的程度吧?」我想克恭應該只是想練習新學到的中文詞彙。
「就是對同志不好,覺得他們是不正常的。」克恭又解釋了一番。
這時坐在克恭旁的慈愷提出了她的意見:「現在還是有一些波蘭人,尤其是老人,他們覺得婚姻應該限於一男一女,而不是兩個男生或兩個女生。」
「我覺得這些反對同性婚姻的波蘭人應該還是少數。」坐在教室中間的瑜善也加入我們的討論:「雖然這些人是少數,但是他們用盡各種方式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所以讓人誤以為他們的意見是多數人的意見,但我覺得大部份的波蘭人其實是不反對同性婚姻的。」
「所以妳覺得大部份的波蘭人其實很善良,對同志族群是偏向包容的,是嗎?」瑜善微笑地點頭回應。
「心藍,那妳呢?妳有什麼看法?」我問了坐在瑜善旁邊的心藍。
「我想大部份的波蘭年輕人應該都是對同志友善的一群。我雖是一名天主教徒,但是我支持同性婚姻。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愛人的權利,也同樣值得被愛。」同樣身為天主教徒的旭翎在一旁聽著,默默地點著頭。看著她們,我同時也想到,早上拿同樣的問題問了三年級的學生,班上有兩個女學生雖不排斥同志,但她們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堅決反對同性婚姻,也反對同志領養小孩。
這時瑜善插話了:「其實有一些波蘭的男生覺得兩個女同志在一起沒問題,但他們不喜歡、也不想看到兩個男同志在一起親親我我。」全班同學點頭如搗蒜,只有我跟詩夏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為了更了解波蘭社會對同志族群的態度,我又陸續訪問了幾個波蘭朋友,當然也包括一些同志朋友。
蘇爾(Anna Sroka)和同為波蘭籍的先生剛從中國回到波蘭,目前在比得哥什(Bydgoszcz)任教。她認為波蘭社會對同志族群的態度雖有好轉,但其實仍在原地踏步,因為仍有不少的男同志、女同志,因為擔心父母親、學校及朋友不接受這樣的自己,選擇繼續躲在櫃中。
蘇爾進一步解釋:「我覺得這其實是受到現在的執政黨,即右翼的法律正義黨(PiS, Prawo i Sprawiedliwość),及波蘭民族激進陣營(ONR, Obóz Narodowo-Radykalny)言論的負面影響,因為這些政客或激進份子不斷地強調身為波蘭人,我們得維護傳統波蘭家庭及基督教的價值。但其實波蘭人真正需要的是性別平等教育。就我所知,波蘭的超級名模安嘉・魯貝克(Anja Rubik)就曾諮詢了一些醫生、心理學家、教師等相關領域的專家,並出版了一本名為《Sexed.pl》的書,內容和愛或性(慾)有關,但這本書同時也涉及了一些同志議題。因為書的出版是來自一項慈善計畫,所以波蘭的任何學校只要寄信去索取,都可以免費獲得。」
關於台灣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蘇爾也提出了她的看法:「我覺得這真的很棒!我不覺得同性婚姻會為傳統家庭或婚姻系統帶來不好的影響,畢竟一對異性戀夫妻不會因為社會允許同性婚姻就變成同性戀而離婚,同性婚姻只是讓同志族群享受跟我們一樣多的權利罷了。而且,同性戀跟異性戀一樣,都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與生俱來的。」
而談到波蘭人對同志族群的接受度,蘇爾則說:「我覺得在波蘭,教育程度高的、思想開放的年輕一輩、無神論者或有神論者(但被教會操控的不算)都會有比較高的接受度。我不知道現在在波蘭有多少人是公開反對同志族群,這些人可能跟波蘭的天主教教會有關,雖然教會也不同意他們的激進做法就是了。我得說,教會和天主教信仰得分開看,尤其最近波蘭的教會一直在散播仇恨言論,非常糟糕!」
蘇爾繼續補充道:「我其實已經不上教會了,因為我實在受不了牧師的態度,但我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我相信神。我的宗教告訴我,我得愛我的鄰居、尊重他人、對人好客,同時也盡可能地去幫助別人。所以我相信,每個人都值得被愛、獲得尊重及快樂。我希望波蘭至少可以先讓同性伴侶關係合法化,讓同志族群可以享受跟我們一樣的權利。當然我也相信,一定有和我意見不一樣的波蘭人存在,但這也表示我們的國家離真正的性別平等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休伯特(Hubert)是一位旅居英國倫敦(London)的波蘭人,同時也是一名男同志。他認為,天主教似乎和阻饒同性婚姻沒有太直接的關係。2016 年 12 月休伯特跟當時還是男友的夫婿在馬爾他(Malta)結婚,但其實當時應該只是登記為伴侶關係而已,因為在該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到了 2017 年 9 月 1 號才開始正式生效。根據休伯特的說法,雖然馬爾他跟波蘭同為歐洲的天主教國家,行政制度或多或少會受到宗教的影響,但是因為馬爾他位於地中海,所以觀光客非常多元,人民也變得比較容易接受新觀念。
休伯特又提出另外一個例子。當初他為了要跟交往多年的男友結婚,得先跟波蘭的市府單位申請ㄧ份單身證明文件。他曾聽過不少例子,因為結婚的對象是同性,有一些人在申請單身證明文件時被辦事人員刁難,但他申請的過程都非常順利,這可能是因為他提出申請的城市是波蘭的觀光大城克拉科夫(Kraków)。
「因為克拉科夫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觀光客,連帶讓這個城市變得多元起來了。如果當初我是在我家鄉的小城市申請這份文件,很有可能是會被拒絕的,這也是我喜歡大城市的原因之一。」休伯特進一步解釋:「你知道嗎?根據一項研究調查,波蘭年輕人不上教堂的比例在歐洲是數一數二的高。在 1980 年代初期,人們對教會懷抱著希望,但是這幾年人們有了新的刺激,開始懂得思考,不再覺得教會說什麼都是對的。例如,教會覺得離婚跟墮胎是不好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那身為一名男同志,你覺得波蘭社會對同志族群到底是什麼樣的態度?」我換了個話題。
「我覺得波蘭社會其實可以分成公領域跟私領域。私底下,我相信大部份的波蘭人對同志是接受的,只是常常是被動式地接受。這就好像有一個人說羅司餃子(pierogi ruskie)好吃,但另一個人則覺得內餡包草莓的餃子(pierogi truskawkowe)比較好吃。這時,喜歡吃羅司餃子的那個人的回話,可視為大部份波蘭人私底下對同志族群的態度:『好吧,你覺得好吃就好了。我不會反對你吃,但也不覺得草莓餃子比羅司餃子好吃。』我想,會偏激地仇視同志族群的那些波蘭人仍是少數。」
休伯特進一步指出:「不過公領域就不一樣了,我相信有一些在公開場合發言反對的政客,其實私底下雖不會表態支持,但應該也不會反對才是,只是他們的政黨非常親近教會,所以在公開場合得表個態度才行。」
我想,我應該是理解了為什麼在我認為保守的波蘭社會裡,竟會出版像《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這樣一本介紹性別平權的童書。一開始,我覺得波蘭會如此保守應該跟其人民信奉的宗教有關,但其實宗教並沒有教導信徒要散播仇恨或歧視他人,而是以良善的立意為出發點。
就像蘇爾所說的,是教會、政治跟一群激進份子在操弄整個社會的局勢,而非宗教本身。
我突然想起 2015 年在布魯塞爾(Brussels)跟民宿主人聊天的過程。她得知我一個亞洲人千里迢迢跑到波蘭去唸學位,覺得非常有趣。話題一轉,突然問我為什麼波蘭還沒讓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回:「可能是因為大部份的波蘭人信仰天主教的關係吧,所以比較保守一點。」她口氣略帶輕蔑地說:「我們比利時人也信奉天主教啊,我覺得一定還有你不知道的原因存在。」
課後,瑜善特地留下來跟我說話:「老師,我剛剛的意思是說,在波蘭,有一些男生不反對兩個女生在一起,但他們反對兩個男生在一起。看您剛剛的表情,好像是不太懂我的意思。」
「我懂,只是我剛剛被妳話的內容嚇到罷了,原來歧視還可以這樣區分的。」瑜善聽了笑了,我們一起走出了教室。
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波蘭想想】關於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波蘭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 《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波蘭文原文為 Kim jest ślimak Sam?(蝸牛山姆是誰?),是一本波蘭童書,內容主要是在鼓勵孩童尊重自己的聲音及尊重他人的選擇。波蘭文版於2015年出版,台灣中文版則於 2018 年 10 月 31 日由玉山社星月書房出版。
- 羅司餃子(pierogi ruskie)是一種以馬鈴薯跟茅屋起司為主要餡料的波蘭餃子,另外在波蘭也吃得到裡頭包草莓或藍莓內餡的餃子,並在餃子上淋上些許酸奶醬。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