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水瓶子專欄》尾辻國吉宅,亞熱帶和洋家屋夢想的實現

尾辻國吉宅曾有咖啡館進駐。 圖片來源:水瓶子 攝

1934 年的夏天,51 歲的尾辻國吉辭去了官職,時任專賣局營繕係長,當他從工作的地方沿著兒玉町的道路(今南昌路)緩緩的步行回家,才剛剛進入夏至,蟬聲喧囂此起彼落。

尾辻國吉宅,位於今日福州街 11 號。
圖片來源:中研院台北市歷史百年地圖 1945 年

他回顧這三十幾年在台灣的生活,經常工作到深夜,竟然忘卻了蟬鳴的聲音,前一陣子到附近的南風原醫院(今南昌路 1 段 31 巷 9 號)找了朝保醫師,診斷出為坐骨神經有問題,警告他若不休息五個月,可能從此沒辦法走路,於是尾辻國吉提出了辭呈,想要改變生活方式,好好的修養一番。

在台三十年的經歷

1903 年,尾辻國吉二十歲從東京工手學校畢業後隻身來台,到台灣總督府報到時,還暫時在清末留下來的老辦公室內辦公,往東看台北還是水田到達山邊,當時衛生條件不太好,總督府上下同仁在開發、開發還是開發的聲浪中,就這樣過了三十幾年,歷經了市區內眾多的工程,很多台車鐵軌運送建築物資,填平了許多埤塘。有時颱風天淹水、停電,公共建築破損後的重修,這一切的忙碌,就是為了一個衛生、現代又讓人驕傲的城市。

1910 年,日英博覽會舉辦,尾辻國吉有幸為建築的監督人員,與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一起到英國。

1917 年,因應各地方建築官舍的需求,尾辻國吉被派任到台南,1922 年又回任總督府,這時剛啟用沒幾年的總督府辦公環境也比以前要好得多。同時,很多同事開始置產,於是他也在千歲町取得了一塊大約 130 坪的地,在梯形不方正的土地上,親自設計監工,期望這棟房子適合台北的氣候。

圖片來源:尾辻國吉的文章:我的住家,《臺灣建築會誌》,第 2 輯第 3 號,1930 年。

1931年,尾辻國吉調入了專賣局工作,從當年來台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模式,甚至是民營機構的大型建築,都交由總督府的技師來設計,然後交由民營建設公司施工,後來漸漸的總督府把這樣的實權交給了地方政府,最後甚至是連專賣局也都有設置營繕單位,可以自主設計生產菸、酒、樟腦、食鹽的工廠的廠房。

從這些資歷來看,尾辻國吉的工作有時是升官,有時是因為中央與地方的制度變化而調單位,整體來說他的工作雖然是建築設計,所學除了各個專業領域都要了解之外,公共建築更要兼具美感,十分不容易。自從尾辻國吉的老師辰野金吾到歐洲學習西方建築之後,這一批學生能夠來台灣大顯身手,而且台灣的氣候與歐洲、日本大不相同,我想應該歷經了種種的實驗,才能蓋出適合台灣的建築。

有招待所功能的自宅

目前尾辻國吉宅周邊高樓林立,已經感受不到當年的氣派。
圖片來源:Google 街景,2012 年

今日的福州街 11 號,就是當年尾辻國吉自行設計的住家,從外觀來看,兩層樓的木造房子,卻有三層的屋簷,這樣層層疊疊的看起來好像寺廟的高塔,就令人驚奇,尤其一入門口看到門柱就非常特殊精緻。

進入玄關後雖然左手邊有一間洋式的「應接間」,但我的目光會放在具有凹間的客間(座敷),兩層的門窗打開,外頭是庭園,整個視野極佳,可以說是一百八十度的全景看到戶外的庭園造景,若這時坐在榻榻米地板上,視角往上抬,可以看到藍天白雲與高聳的綠蔭樹梢。

佣人房、廚房、廁所、化妝室等用水的空間,全部在房子的東邊,可能日出太陽直射,可以保持較為乾燥的環境,而日落之時太陽西曬入房,即使門窗關上或窗簾遮上,屋內採光還是極佳,透過欄間的山水雕刻與門窗上的玻璃透射,營造光與影的趣味。

回到家裡就好像回到旅館一般,接待客人也很有面子。二樓的空間比較小,雖然只有兩間房間,但小孩房有上下舖,外頭還有陽台的設計,在二樓陽台曬曬太陽喝杯咖啡,俯瞰一樓庭園,應該十分愜意。

尾辻國吉宅,客間與子供室今昔對照。
圖片來源:黑白照片為台灣建築會誌

尾辻國吉在自宅落成一年後檢討這棟住宅的設計,由於面西的緣側非常通風,雖然西曬的陽光需要用窗簾遮陽,但相對的傍晚時分只要把門窗拉開,而且附近並無二層樓的房子,透過二樓通風的設置,整個房子非常的涼爽。

台北不同季節風吹的方向不同,也特別設計了四周都有門窗,可以依照季節,調整門窗的開關。另外台北的蚊蟲很多,跟內地大不相同的是在門窗上設計了紗窗,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不需要掛蚊帳。

就風水來說,廁所的位置並不好,在屋內會聞到異味,但受限於這塊土地的應用,當時實在沒有辦法做了這樣的規劃。尾辻國吉認為洋式的應接室(客廳)需要一些家具、燈飾、器物等配合,變化性很大,但是傳統和式的空間就不需要,他希望給人的感覺是簡單而不華麗。

尾辻國吉,一個少小離家的年輕人,肩負著要建設好要進入現代化城市的理想,在從農業、工廠、辦公室、休閒、家屋等建築的設計規劃,到了白髮蒼茫的時候,回首經手過的建築,從寒帶的日本傳統住宅,終於成功的移到亞熱帶、熱帶,當年稱為熱帶的建築調適,而且還融入了流行的和洋混合式的特色,這一切現代化的理想,終於實現。

戰後,居住在此最久的是劉真校長,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尾辻國吉宅曾有咖啡館進駐。
圖片來源:水瓶子 攝

年表:

  • 1883 年,尾辻國吉生
  • 1903 年,東京工手學校畢業,台灣總督府民政部任職
  • 1909-10 年,任日英博覽會建築監督,到英國去參展
  • 1916 年,出差香港、新加坡、馬來半島、爪哇、婆羅洲、西里伯斯、菲律賓視察熱帶建築
  • 1917 年,台南廳庶務課
  • 1922 年,總督府專賣局技師
  • 1929 年,千歲町 2 丁目 11 番地(今福州街 11 號)設計建造自宅
  • 1933 年,尾辻國吉設計:專賣局養氣俱樂部北投別館落成
  • 1934 年,坐骨神經痛辭官
  • 1937 年,尾辻國吉設計:台南的台灣日報社落成

參考資料:

  • 尾辻國吉,我的住家,《臺灣建築會誌》,第 2 輯第 3 號
  • 尾辻國吉,明治時代の思ひ出 其の一,《臺灣建築會誌》,第 13 輯第 2 號
  • 尾辻國吉,明治時代の思ひ出 其の二,《臺灣建築會誌》,第 13 輯第 5 號
  • 蔡龍保,日本工手學校的設立極其畢業生的海外活動-以台灣為中心的考察(1895-1905)
  • 與那原惠,到美麗島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