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美利差擴大 壽險業資金回流缺誘因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nattanan23

今年壽險業海外投資比重創近年新高,除因台美利差擴大外,台灣公債市場萎縮、缺乏投資標的,也是主要因素。根據央行統計,今年公債發行量合計新台幣 3473 億元,創近 10 年新低。

台灣壽險業資產規模達 26 兆元,但長期以來存在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以 2017 年為例,壽險業負債面的保險負債平均存續期間約 20 至 25 年,但資產面的投資平均存續期間僅約 8 至 10 年,因此壽險業者需要更多存續期間長的投資商品,來降低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情況,此時低風險、收益率穩定的政府公債,就成為壽險業投資首選。

然而,相較於美國公債,台灣國內公債發行規模原本就小,且近年有持續萎縮趨勢。根據近 10 年公債發行量統計,2010 年至 2015 年,每年公債發行量都在 6000 億元以上,反映出金融海嘯後政府擴大舉債的現象,債務未償餘額占前 3 年 GDP 平均數的比重一度達到 36.3% 高點。

隨後,財政部祭出財政健全方案,政府財政收支差短逐漸縮小,因此舉債需求也降低,今年公債發行量僅剩下3473億元,僅 2014 年公債發行量 6753 億的一半左右。而壽險業資產規模又不斷增加,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加上美國升息導致台美利差擴大,自然吸引壽險業者大舉赴海外投資。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壽險業國外投資部位已達 16 兆 579 億元,占比達 68% 創近年新高。

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在第 4 季理監事會議的會後記者會上指出,財政部公債發行量少,無法符合壽險業需求,與台灣財政狀況有關。而美國公債發行量大,主因是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大,外債也高,必須籌措資金,導致公債市場非常龐大。但台灣財政赤字不高,因此很難要求財政部增加發行公債。

他同時表示,其實財政部發行 30 年公債,「是中央銀行寫信給他們、委託發行的」,但因財政上沒有需求,且今年稅收可望較預算數超收 500 億元左右,因此財政部無法再擴大公債發行規模,自然難以吸引壽險資金回台投資。

另外,由於近年壽險業海外投資規模成長,且適逢美國接連升息,避險成本大幅提高,市場預測今年壽險業匯損恐達 2000 億元。但楊金龍表示,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 10 月壽險業累計稅前淨利較去年同期增 4.7%,顯然獲利穩健;且美元利率走高後,壽險公司新保費收入與到期再投資資金,將逐步投入較高利率的商品,也有助壽險業者提升收益率。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