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獨家調查報導)2018 年選舉,高雄選戰打得激烈,藍綠各陣營招式盡出,賣地問題被炒得如火如荼。有人暗指,因高雄負債 3 千億,陳菊在市長任內賣了 5 百多筆祖產的土地,但也有人認為花媽認真推動市地重劃,究竟真相如何,數據資料都會說話,選後看得更清楚。
藍營名嘴黃世聰於去年 12 月 27 日在《關鍵時刻》上,暗示陳菊與建商勾結貪污,並誇張地表示,一名建商跟他說,他在高雄的亞洲新灣區買地成本約 2 億元,但推案量是 180 億,高雄真的太好賺!台中的土地價格每坪約 100 萬,最貴的七期,1 坪開價 4、5 百萬,而高雄才 37 萬!
芋傳媒獨家訪問到前高雄市都發局局長李怡德,他說:「市政府並沒有賣祖產,而是因為市地重劃賺到了這些『抵費地』,充公之後部份標售,得款用來建設高雄」。
換言之,陳菊的做法絕非賤賣土地,據去年 12 月《自由時報》報導指出,重劃區不可能每個地主都有足夠的錢,但可拿一些重劃後土地來抵,所以「抵費地」並非無償取得,而是市政府藉由免收都市規劃費、基礎建設費等方式,從地主手上換得部分土地,抵費地制度也讓政府在都市更新後,重新取得投入下次都更經費。
所以不是賣地,而是賺到土地。因為市地重劃有些必要的經費,就拿重劃後的土地來抵付。如果是私辦市地重劃,抵費地就歸辦理重劃的財團所有,就是「漲價歸私」。陳菊市長任內堅持「公辦市地重劃」,讓所有利益回歸市民,就是「漲價歸公」。
李局長說:「所以問題的癥結不在賣不賣地,而在市地重劃的利益要歸公,還是要歸財團?」原來如此。難不成陳菊市府團隊堅守公辦市立重劃,擋人財路,才引起反彈嗎?那麼,接下來就應該觀察韓國瑜的團隊會不會廢除公辦重劃政策,改為私辦重劃。
至於公辦重劃對市民有什麼好處,李怡德說:「除了市容景觀美化、道路整齊之外,市府可以在重劃完成後,根據《平均地權條例》規定,將「賺到的」抵費地標售或讓售,以回收重劃所需費用。所以根本不是變賣『祖產』啊」。
李怡德很氣憤地説,有個媒體很誇張,說高雄市賣掉一個梵蒂岡(44公頃),事實是,市府以公辦重劃無償取得近 200 公頃土地,高雄市是賺到五個梵蒂岡才對啊!
他繼續說明:「陳菊市長執政 12 年,辦理了 39 處市地重劃,總面積約 511 公頃,無償取得(賺到)公共設施用地 192 公頃,價值約 580 億元,不僅大幅改善了環境,還拿了其中 40 公頃土地,分 428 筆標售,所得金額中 134 億元用來抵付開發成本費用以及作為新開發區的資金,另外 97 億投入巿政建設,建構宜居環境。」
市地重劃,六都都有,像台中市,在胡志強任內就進行了大規模土地開發,面積高達 1500 公頃,公辦、私辦都有,而高雄的公辦市地重劃面積達到 511 公頃。對此,臉書粉絲團「只是堵藍」強調,台中胡自強任內,才是賣最多地的市長。
日前,政論節目大舉抹黑陳菊,說「高雄賤價出售土地,每坪只賣 37 萬」。但這個數字大有問題,據去年 8 月《蘋果日報》報導,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展部主任許值瑋分析,上半年高雄土地買氣熱絡,此次釋出土地開價合理,但普遍面積不大,部分位於精華區如文化中心與亞洲新灣區地,可能較受青睞。
事實上,高雄市的重劃區遍布全巿,從郊區到市區差異很大,每坪從十餘萬到百萬元以上都有,用「平均」來說嘴,就好像把台北的房屋跟台東的房屋平均,或者把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土地跟汐止的土地平均一樣。正如地政局黃進雄局長説的,「標售過程,政風、會計全程監標,在公開透明競價機制下,無從發生低價拋售的情形。」
前高雄縣長,現任韓市府兩岸小組副召集人楊秋興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土地標售所得)到底是花在哪裡,我們沒有看到你的重大建設啊。」。
提及高雄的建設,李怡德回應:「陳菊市長 12 年任內,利用市地重劃的利潤,加上舉借 1000 多億,用在捷運建設、鐵路地下化、滯洪池、排水整治、公園綠地、校園整建、圖書館;開發台鋁商圈、富邦凹子底地上權案、凹子底停 35 用地、H2O 旅館、新草衙專案等,這些都是留給下一代的資產,誰敢說高雄沒有重大建設呢?高雄沒有進步嗎?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關於日前韓市府財政局局長李樑堅受訪提到,未來高市府將以設定地上權做為土地開發。我們也訪問了前高雄市府副秘書長游尚儒,他表示:「地上權的開發方式,其實陳菊市長任內就積極推動,2018 年財政局已成功推動舊龍華國小土地的開發,富邦人壽將投資 200 億元,創造 6000 個就業機會,相信韓市府會汲取這些經驗,繼續推動,我們樂觀其成。」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