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海水淡化產業廢棄物所進行的首次全球評估研究今天指出,全球 1 萬 6000 多座海水淡化廠產生的有毒泥漿,遠遠多於製造出來的淡水。
法新社報導,從海洋或含有鹽分水域提取出一公升淡水,就會有 1.5 公升的高鹽分泥漿被直接倒入海洋或地面,這些高鹽分泥漿即是所謂的鹵水(brine)。
研究人員的論文刊登在「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內文指出,海水淡化過程使用的化學物質,使這種超高鹽分物質的毒性更大。例如銅和氯都是海水淡化的常用物質。
他們計算出,全球每年產生的鹵水量超過500億立方公尺。
研究共同作者兼加拿大安大略省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水資源、環境與衛生研究所(Institute for Water, Environment and Health)科學家卡德(Manzoor Qadir)告訴法新社:「全球生產出的淡化水比鹵水還少。」
「幾乎所有的鹵水都會回到環境中,主要是回到海洋。」
所有額外的鹽分會提升沿海水域的溫度,且降低含氧量,這會形成生態「死亡區」(dead zones)。
全球超過一半的鹵水來自 4 個國家,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2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2%)、科威特(6%)和卡達(5.8%)。
北非、中東地區、太平洋上缺水的小島國家及其他地區,同樣相當依賴海水淡化技術來生產安全飲用水。
卡德強調:「海水淡化技術讓很多人受益,但我們不能忽略鹵水的產生,這在未來會形成更大的問題。」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