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因躉購費率調降,開發商沃旭能源要求合作廠商暫時停工。業者表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成本明顯高於歐洲,盼依成本調高躉購費率,但有學者說,少賺一點還是可以開發。
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丹麥總部通知台廠「已動工的合約停止執行,未動工的合約重新議價」。
風電相關業者說,沃旭能源在意的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是否調整,預期在農曆年假期前可望拍板。
風電供應鏈廠商指出,台灣離岸風電屬於起步階段,欠缺基礎設施,風場建置成本較高;不像歐洲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20 幾年,具備極佳的基礎設施、擁有良好的風場建置工程規劃、完善的海事工程船舶與機械及風機零組件產業,有能力推出較低成本的風場。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認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成本較高,原因之一是台灣海峽雖有良好的風力,但這個「黑水溝」水下波動不小,建置水下的基礎設施有一定風險,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扶植台灣本土風電供應鏈。
吳再益說,考量上述這兩個因素後,沃旭能源應該還是可以獲利,只不過若躉購費率真從 5.8 % 降至 5.1 % 左右,成本不變,利潤卻少了 10 % 左右。沃旭能源發現利潤一下少太多,所以暫時喊停,盼能與經濟部等主管機關協商,不要降價,也會趁此要求下游合作廠商針對價格重新議約。
他直言,沃旭能源是全球營運的離岸風電開發商,這次暫停的風場屬於保證收購契約,雖然沃旭能源也須配合技術移轉,或是在台建廠,購買台灣本土供應鏈零組件等政策,成本相對較高,但應該還是可以獲利;否則若連沃旭能源都無法獲利,那麼後面採競標方式,以跌破眼鏡價格取得開發權的廠商如何獲利。
不過有業者強調,某些歐洲國家甚至由政府出面,採用工業區開發模式,由政府建置海上變電站、完善的海上電纜設施,開發營運商只要把風機發出電力、就近輸送到海上變電站即可,開發成本比台灣低很多,因此應有明顯不同標準的躉購費率。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