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通膨溫和非僅物價漲得少 央行理事揭結構因素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近幾年通膨率多在 1 % 上下,走勢溫和,不過央行理監事會會議紀錄揭露,有理事認為,全球化、電子商務盛行、商品價格競爭加劇等結構因素影響,也會抑低通膨率。

經濟成長通常會伴隨著溫和通膨,而台灣慣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作為衡量通膨的關鍵指標,不過近 10 年台灣 CPI 年漲幅都十分平緩,不超過 2 %。

中央銀行近日公布去年第 4 季理監事聯席會議紀錄,會中討論到台灣物價議題,有位理事指出,通膨雖然受到油價、穀物原物料價格等短期因素影響,但也會受若干長期結構性因素影響,例如,全球化、電子商務盛行,商品價格競爭加劇等。

此外,近年行動費率不斷調降,也會抑低國內通膨率。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葉滿足對此解釋,全球化時代之下,企業會進行海外布局以壓低生產成本,在成本得以降低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就不會拉太高;電子商務盛行,商家不用選擇人潮多、租金貴的店面,透過設置平台來銷售商品即可,如此一來,業者不需要將昂貴的租金轉嫁至商品價格,同樣具有抑低售價的效果。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認為,全球化時代、科技快速發展之下,貨幣供給對物價的影響已經跟經濟學傳統理論闡述的內容有點距離了,「經濟學理還是存在,但不再是唯一準則」。

中央銀行執掌貨幣政策,而通貨膨脹、CPI 變化,可用以衡量當前經濟現況,作為政策參考的指標;殷乃平進一步指出,台灣的 CPI 持續處在相當溫和平穩的區間內,但對民眾來說,因為外食、食物類等民生用品價格上漲情況較顯著,多數人並不認同物價溫和的說詞,甚至認為政府官員不知民間疾苦。

殷乃平表示,政府部門統計經濟數據,是用來作為擬訂政策的依據,但若數據因為社會環境改變,無法反映社會民意,政策也就沒辦法貼合民情;因此他建議,CPI 除了當前的分類,應該進一步歸納民生物資類別,如房租、外食、衛生紙等,訂定出「菜籃族 CPI」,掌握小老百姓的感受,制定政策時才能對症下藥。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