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被審查刪減的香港電影 譯者:冷戰從未消失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2018 年 10 月,季風帶書店開始在台北營運,引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華文出版品,希望促進亞洲各地的華文文學交流。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季風帶書店推出新書《冷戰光影 :地緣政治下的香港電影審查史》,譯者鄺健銘在座談會上指出,這本書從被剪去的香港電影片段切入,以跨區域視角重新探索香港歷史、書寫在地的故事。

《冷戰光影 :地緣政治下的香港電影審查史》。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冷戰光影 :地緣政治下的香港電影審查史》梳理 1945 年到 1978 年的香港電影審查史,分析香港官員與檢查員如何認定哪些是合適公映的電影,其態度共立基於三點,包含在英帝國與亞洲之內,香港的地緣政治戰略地位有何變化,而香港與世界各國對階級、種族、性別等問題的理解有何新發展,以及香港民眾對電影審查政策有何反應。

這本書更指出,香港政府電影審查政策並非一成不變,香港公眾的策略性抗爭運動亦能改變官方電影審查操作。同時,作者李淑敏書寫的不只是大英帝國下的香港殖民管治史,也是牽涉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地的冷戰時代亞洲地緣政治史,是從區域視野重構地方知識的一部力作。

季風帶文化在台北國際書展舉辦新書發表會。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季風帶文化總編輯,同時也是該書譯者的鄺健銘表示,香港電影審查制度與大部分人想像的不同,港英政府的目標不是控制民眾言論,而是想在冷戰時期凶險的地緣政治下,保持良善的外交關係。直到 1970 年代後,冷戰的緊張關係逐漸退潮,政府才開始回應本土訴求,訂定電影分級制度,進行道德審查。

港英政府當時的審查名單,題材大多跟中國有關,目的是為了避免中國政府不滿,出兵攻打香港。像 1960 年代初的懸疑電影《諜網迷魂》,內容講述韓戰時期,有一群美國士兵被蘇聯軍隊抓,遭到中國軍醫洗腦,其中一名青年返回美國後展開暗殺行動,意圖讓他的間諜父親選上美國總統。

鄺健銘也提到,1965 年的中國紀錄片《光輝的節日》,講述如何慶祝國慶日,大量出現毛澤東、國旗與國徽,不只是審查與刪除情節,最初是不准在電影院上映。但由於香港本土左派策劃媒體輿論戰,指出某些與政治無關的中國電影也禁止播映,認為港英政府在歧視中國,最後《光輝的節日》在刪除部分情節後,成功上映。

季風帶文化總編輯鄺健銘。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電影也曾被港英政府審查。鄺健銘指出,台灣 1980 年代電影《皇天后土》僅上映一天,就遭到禁播,但最特別的是,1989 年突然又可以在香港電影院看到,為何如此敏感的電影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還能再次播映,這也是本書探討的議題之一。

現場有民眾詢問,季風帶引薦這本書到台灣的原因。對此,鄺健銘感性回應:「冷戰或許從來沒有離開我們,甚至有學者稱為新冷戰時代,這本書不單只是談歷史,也可以看見地緣政治如何影響本土發展,形塑國家政策方向、經濟與社會。在香港與台灣讀這本書,重溫這段歷史,應該會有新的啟發。」

前來參與新書發表會的民眾。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