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歐盟調整政策 視中國為對手防備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ixel2013

歐盟今天將召開高峰會討論對中新戰略。過去,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主要靠國與國的關係來推動,往往步調不一,如今各國領導人首度聯手為中國政策背書,在歐盟歷史上可說是史無前例。

德國與法國是歐盟這次調整對中政策的主要催生者。正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顧問波恩(Clement Beaune)所言,過去歐盟成員國應對中國時,過於天真而且莫衷一是,「現在天真的階段要結束了」。

歐盟各國為何形成一致陣線,對中國更加防備?原因除了中國大動作的投資和併購,也與中國沒有如西方所願走向民主和開放,影響力卻大到難以忽視有關。

打開歐盟執委會為本次峰會預先準備好的文件「歐中關係戰略展望」(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第一頁就出現關鍵字:歐盟視中國為追求科技領導地位的「經濟競爭者」,以及推動另一種治理模式的「體制對手」。

後面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指的是中國正在將國家力量主導的資本主義和威權體制輸出到全世界,與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形成競爭關係。為了確保獨裁統治,中國在國際上捍衛利益時毫不手軟,對歐洲的統合已經構成一大挑戰。

在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希臘、葡萄牙、義大利等急需外資的東歐和南歐國家,中國的影響力尤其與日俱增。名為「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投資,表面看來雙贏互惠,事實上是趁虛而入,藉機擴大對歐洲的政治影響力。

以希臘為例, 2009 年,希臘國債危機高峰之際,中資買下希臘重要海港彼里夫斯港(Piraeus)。 2017 年,中國成功施壓希臘投下反對票,阻止歐盟在聯合國譴責中國人權。

中國還號召 11 個中東歐的歐盟國家和巴爾幹半島的 5 個國家,定期召開 16 + 1 峰會,與歐盟互別苗頭。

中國用投資和貸款來換取影響力,歐洲隨時有被分化的危險,東歐民主化的努力甚至可能因此化為烏有,讓歐盟高度警覺。

其次,在「中國製造 2025 」大旗的指引下,中國在德國等科技先進國家大舉併購能源、通信、電網、交通等基礎建設和高科技企業,反之中國自己卻遲遲沒有履行開放市場的承諾。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德國機器人大廠庫卡(Kuka), 2016 年被中國美的集團併購。背後有政府撐腰的中國財團,竟然砸大錢買德國的核心科技,讓德國開始注意中國如何利用歐洲市場的開放來策略性地磁吸技術,對歐洲的技術領先地位造成威脅。

歐盟在這份歐中關係的文件中,因此建議各會員國建立有效的審查機制,控管外國投資基礎建設和關鍵科技的「安全風險」,反應出歐洲當前對中資的戒心。

這份篇幅一共 11 頁的文件措辭清晰,與以往類似政策文件的含糊不清不同,透露出歐盟對中國的立場已經轉硬。歐盟各國領導人在這次峰會上討論後,如果釋放出團結一致的訊號,將是統合中國政策重要的一步,為即將在 4 月初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打下基礎。

當然,中國分化歐盟的動作也不可能收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好選在今天出訪義大利。無視歐盟各國和美國的警告,義大利顯然已經決定擁抱一帶一路,成為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的歐盟大國。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