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主權利法面面觀 8 – 8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佛教界和天主教界人士同意生命最後一程要善終,不需要無意義的治療,但是對於病主法持保留態度,尤其植物人究竟是離苦得樂或被安樂死,仍難免爭議。
政府在實施安寧緩和醫療多年後,今年 1 月 6 日又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這在亞洲是第一部專法。立法意旨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善終權益,促進醫病和諧。生命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等病患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事先立下書面的「預立醫療決定」(AD),拒絕維生治療、流體餵食等。
相較於已故體育主播傅達仁生前尋求安樂死,引起廣泛關注,社會各界對病主法的認知較少,宗教界也未熱烈討論,部分宗教團體不願意表達意見,一些宗教團體則有些看法及主張。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主任釋昭慧是屬於支持病主法的宗教人士,釋昭慧說,以佛教的觀點來說,常常會說到「離苦得樂」,佛法倡導的是讓病患減少痛苦,獲得快樂。
釋昭慧指出,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個社會仍是需要病主法的存在,現實中很多病患因為沒有意識,被動讓家屬決定插管、氣管切開等醫療,最終都是含恨而終。
釋昭慧表示,目前生命末期病人的安寧緩和醫療,已經符合佛法說的「離苦得樂」旨意,但是病患本身有沒有可能只是在延長痛苦?當病患為了離苦,連支持性的療法都不要時,這就是病主法的重點,這些卻不是安寧緩和醫療能做到的。
雖然支持病主法實施,但釋昭慧本身也點出病主法可能帶來的問題,她說,如果病患簽署不要施行任何治療後,才發覺實在是太痛苦了,後悔簽署時那怎麼辦?到底是要尊重病患原本的意願,還是讓病患在痛苦中離去?這會陷入兩難。
釋昭慧指出,對於那些已經是植物人的病患,家屬是否有權利幫他們決定,「有沒有後悔的權利」、這樣算不算佛法所說的離苦得樂,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地方。
釋昭慧認為,佛教有輪迴概念,要如何在死亡的過程中離苦得樂,家屬要自己捫心自問,如何才能讓家人遠離痛苦、得到快樂,也讓自己得到心安。
天主教界是明確的反對病主法,一名不願具名的神父受訪強調,以天主教的教義觀點來說,僅認為生命末期的病人不需要無意義的治療,所以才會推動目前的安寧緩和醫療。
天主教台灣主教團秘書長陳科說,儘管病主法沒有沒有提及「死亡」兩字,但而其內容及執行範圍不只是純粹醫療技術的問題,更是倫理道德的問題,因為涉及到病患按照自主權所選擇的死亡方式及死亡時間點,還有病患親屬及醫療團隊的法律責任及良心問題。
陳科說,依照天主教的觀點,一個人的生命是從受孕開始到自然死亡,如果一個人因為車禍等原因成為植物人,但還是一個生命。
陳科表示,如果不給植物人的病患一些支持性的治療,例如餵食、水等,根本是要讓病患餓死跟渴死,簽署病主法也等同變相的安樂死。
陳科說,家屬本身也不應該出於耗費金錢、浪費社會醫療資源等理由,放棄病患的生命,這跟害死病患沒有兩樣。
但是,陳科也強調,如果一個人的死亡過程已經開始了,也不要再給予侵入性治療,造成病患的痛苦。
陳科表示,不能因為病患失去意識就代表他不是人,只要是人就有生存權,實務上有不少案例是昏迷十幾年的植物人甦醒,天主教主張支持性的安寧緩和醫療,支持家屬及病患面對邁入死亡的過程。
陳科認為,天主教的觀點認為,家屬要勇敢面對及接受死亡過程,多多抽空陪伴他們,利用自己的信仰,幫病患祈禱、念經。他說,死亡是人生最大的關卡跟秘密,千萬不能因為壓力,就做了一個不可改變的決定。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