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科學家本週警告,大氣中會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二氧化碳目前已達到 300 萬年來最高濃度,將在未來數百年間使氣溫和海平面大幅上升。
在上次地球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百萬分之 400 ( 400 ppm)的時候,格陵蘭尚未冰凍,南極大陸邊緣也還有樹木生長。
長久以來科學界認為,當今的溫室廢氣濃度並未高於 80 萬年前,當時正處於週期性的地球冷暖變化,若不是人為排放,這種週期可能會持續到現在。
不過如今對地球最冷之地的冰芯與海洋沉澱物加以分析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次超過 400 ppm是在 300 萬年前的上新世晚期(Late Pliocene),當時氣溫上升了攝氏若干度,海洋也加深了至少 15 公尺。
與此同時,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專家所建立的最先進氣候模型,與南極大陸取樣中發現的二氧化碳濃度直接相關。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研究員威列特(Matteo Willeit )表示:「就二氧化碳濃度而言,上新世晚期比較接近我們當前的情況。根據我們的模式,並無冰河期的循環,也就是北半球並未出現大的冰蓋。由於二氧化碳濃度太高,氣候太過溫暖,以致無法形成大冰蓋。」
各國 2015 年達成劃時代的巴黎氣候變遷協議,承諾限制溫室廢氣排放量,並將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遠低於」攝氏 2 度。
然而 2017 年溫室廢氣排放量再創歷史新高,氣候專家警告,大幅減少礦物燃料使用量並避免全球暖化失控的時間已幾乎耗盡。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