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蔡英文總統和韓國瑜市長先後離台出訪,3 月 22 日韓國瑜市長首站拜訪香港,媒體旋即傳出簽署總金額 24 億元 8 個農產外銷備忘錄的消息,隨著韓市長出訪的行程,累計的金額也越來越大,一路喊到 44 億。面對韓國瑜市長鋪天蓋地的宣傳,也影響民進黨陣營的空戰佈局。
幾乎是同一個時刻,蔡總統、蘇貞昌院長、黃偉哲市長以 LINE 為平台,宣傳花卉外銷 113 億、輔導臨登工廠 8 萬企業、18 天緝毒 1.5 噸取得贓款 1 億、台南鳳梨出口 325 個貨櫃、東京電力投資台南綠能 30 億等經濟政績,對衝 44 億的韓國瑜港澳行。
但走出 LINE 平台,除了 113 億蘭花外銷訂單的貼文,在三立新聞的臉書上取得 5,641 次按讚、790 次分享、358 則留言的社群效果外,其餘政績在臉書上關注都很低。韓國瑜市長光一篇在澳門取得花卉訂單的新聞,就得到 9.3 萬人按讚關注,4,142 次分享和 7,269 則留言。
我們需要淡水阿嬤還是陳樹菊阿嬤?
用金額談經濟永遠令人津津樂道,台灣政壇彷彿吹起一場用數字談政績的炫風。韓市長的市政才正要開始,以出訪訂單為開端,強勢對衝蔡總統出訪新聞;民進黨有執政包袱,也同時存在執政優勢,三年過去的成果,讓總統即使不在台灣,也能夠攜手行政院長、台南市長形成內政防線,對抗挑戰者的大舉進攻。
然而,數字政績雖然簡單易懂,甚至讓人琅琅上口,過度簡化過程的結果,讓韓市長被質疑落實的程度及可能性;民進黨的政績則在韓市長與中聯辦見面,和經濟議題的重度刺激下,被掩蓋亮點。
從結果來看,韓市長 44 億的出訪訂單贏得的社群討論,終究還是遠多於 113 億蘭花外銷,社群時代我們需要的,或許是比淡水阿嬤深入人心的陳樹菊阿嬤——我們或許不記得陳樹菊阿嬤前後捐了多少錢,但她賣菜的身影及樂善好施的個性,卻扎扎實實地成為台灣人都記得的鮮明畫面。施政,是一反手就能改變產業生態最快速的方式,
政策宣傳善用父母官的視角運鏡,進一步闡述經濟政績影響的人事時地物,讓政府口中抽象的數字,成為選民腦中具體的畫面。
選舉的資訊戰爭裡,大者恆大壟斷選民記憶,小者永遠被忘記
社群媒體確實是一個有效傳播資訊的管道,但無法引人注意的政績,就跟沒發生一樣。壟斷版面除了建立形象,更是壓縮對手秀自己的空間。假設臉書上跟自己有關的貼文是 200 篇,和對手有關的貼文是 800 篇,期間產生的影響力差距不是 600 篇,而是你的話題不會被看到,也不會被記住。以使用者對資訊的反應數據為依歸,即時掌握政敵及大局,決定如何在眾多貼文中強勢殺出。
讓議題和話題收斂回你身上,才是選舉資訊戰得分關鍵
台灣最大的政治議題討論不是政論節目、不是批踢踢,而是一天按出 8 億個讚的臉書。臉書上空戰資訊量再大,對候選人而言,仍然不外乎分成「自己可以掌握的內部社群(圖三 y 軸)」——自己名字的粉絲專頁,及「自己不能掌握的外部社群(圖三 x 軸)」——自己名字的粉絲專頁以外的其他社群互動。
議題來來去去,唯有收斂到政治人物身上,成為影響力冠冕,才具備扭轉選情的條件。
略以圖二呈現今年一月到三月各方的社群能量變動,韓國瑜帶起的經濟討論,及蘇貞昌攜手黃偉哲築起的數字政績效果如何,仍待觀察。
文章授權自思為策略,作者為思為策略研究員蕭雅云。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