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昨天要求文化部改善「電影產業發展旗艦計畫」並積極扶植電影產業,文化部今晚回應,近年已透過調整政策與推出新方案,以及進一步優化票房系統,積極健全產業環境。
文化部表示,監察院所提及的計畫於 2010 年啟動,並於 2015 年辦理第 2 期計畫。但部長鄭麗君自 2016 年 5 月上任後,即發現原有計畫策略無法解決產業長期困境。
因而,文化部自 2016 年起大幅調整計畫策略,將整體推動方向,著重於「獎補助」與「投融資」雙軌並行,一方面強化輔導金等獎補助機制,同時成立「文化內容投融資專業協力辦公室」,作為影視及投資的溝通媒合平台,有效為產業引進金融產業資金。
關於電影產業的成長狀況,文化部指出,除 2015 年因「我的少女時代」海內外銷售成績亮眼,使當年度整體國片票房表現特別突出外,近 5 年電影產業產值及出口值,皆呈現 6 % 至 7 % 增幅,也已初步呈現成長的趨勢。
為進一步促進產業成長,文化部也積極強化業者在題材開發上的多元性,鼓勵發展具台灣特色的題材,並應用數位特效降低拍攝限制,打造能夠產出豐富題材的環境。
文化部也自 2017 年起透過推動新的產業計畫,鼓勵業者強化原創內容及 IP(智慧財產)開發,並鼓勵透過跨界創新與跨國合作,來大量提升影視作品的產製量,也藉此刺激新的文化經濟模式誕生。該計畫目前已陸續展現橫跨影視、文學、出版、遊戲、動漫、流行音樂、文化資產等界的整合運用。
文化部也表示,雖各項影視產業政策及措施已自 2017 年積極展開,但電影產業的產製期約 3 至 5 年,各類影視作品將於今年起陸續完成,國人未來將能看見類型與題材更多元的台灣原創作品。
對於產業調查,文化部表示,將持續深化市場研究,透過勾勒出完整的產業發展資訊,及強化國內票房統計數據應用,降低民間資金進入門檻、提升金融資金投入的意願。相關產業研究資源也將嫁接至即將成立的行政法人文化內容策進院,積極由產業各面向健全產業生態,促進民間資金導入民間,共同驅動台灣影視產業的永續發展。
此外,為促進全國票房資訊透明化,除現已指定國家電影中心公開票房外,文化部自 2017 年起,已與財政部合作,就娛樂稅申報資料與業者回報的票房數據,進行勾稽比對,以強化票房資訊的信度。 2018 年起,文化部進行第 2 階段系統優化,財政部也於去年 8 月將電影片名納入娛樂稅必須申報欄位,增加雙方資料比對的細緻化,文化部目前也正辦理統計資料改版及測試作業,預計 2019 年 6 月底完成。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