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甄選入學管道常被批評不利於弱勢生,招聯會分析歷年數據,發現弱勢生在需要資源補強的英、數等學科表現較弱,在以筆試為主的考試分發管道反而較不利。
根據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今天公布的資料顯示,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主要用來參加甄選入學(繁星推薦和個人申請)管道,觀察 2017 年度學測成績, 5 成一般生學測成績在均標(成績位於第 50 百分位數的考生級分)以上,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僅 2 成 5 達均標以上, 7 成 5 在均標以下,後標占近 4 成 2 (成績位於第 25 百分位數的考生級分)。
招聯會進一步分析用來參加考試入學分發管道的指定科目考試成績,以 2013 年度至 2017 年度資料顯示,經濟弱勢學生與一般生在國文、歷史、地理、公民等文科的指考成績差距不大(平均約差 4 至 6 分);但弱勢生在英文與數甲的成績則明顯較弱(平均相差 15 分以上),數乙、物理、化學、生物考科,弱勢學生平均成績也落後 10 分以上。
招聯會指出,弱勢學生較弱的考科,正好是印象中較多補習、課後需要投入額外經濟資源去補強的學科,這也是導致家庭經濟弱勢學生考試成績較為落後的原因。
以基北區與東區相較,招聯會指出,基北區透過考試分發管道的錄取比率與人數都是全國之冠,花蓮、台東等經濟較弱勢的地區,則是繁星推薦管道錄取比率最高,個人申請入學管道錄取比率也高於基北區,可見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市學生考試成績較優,在以筆試為主的考試分發管道錄取也占上風。
招聯會指出,甄選入學與考試分發管道的第一道篩選標準都是筆試,弱勢生家庭資源缺乏、考試成績低落,因此甄選入學第一階段才是卡關的地方。若能通過篩選進入第二階段,多數校系看到弱勢生的學習動機,反映在審查成績中,也使弱勢學生第二階段錄取率提高,而弱勢生想靠考試分發管道拚翻身的機會反而相對較低。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