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養豬是台灣社會多年來的飼養文化,但為了防堵非洲豬瘟透過廚餘傳播,廚餘去化也成新難題,環保署今天鼓勵民眾在家設立家用廚餘機,只要將廚餘丟入就能變成堆肥使用。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在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之前,台灣大部分的廚餘都是送至養豬場,每天送到養豬場的廚餘約超過 2000 噸,其餘則是送到環保局設置的堆肥廠做成有機肥料。
不過,為了防堵非洲豬瘟病毒透過廚餘傳播,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規定僅有通過環保檢核的養豬場能用廚餘養豬,其餘應改用飼料或離牧,截至 2019 年 3 月為止,全國廚餘養豬場從原本 1981 場減至 744 場,讓廚餘去化成為新的問題。
為了鼓勵一般大眾一同來解決廚餘問題,環保署提供新的廚餘處理方式,鼓勵民眾在家設置家用廚餘處理機。
環保署表示,過去民眾處理廚餘的方式,多半是將廚餘放至廚餘桶,待水分瀝乾後,固體物交給清潔隊回收、水分則倒入流理台。不過,當遇到清潔隊休假或是趕不上清潔隊收垃圾時間時,廚餘可能就會發臭,影響居家環境品質。
環保署指出,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多款家用廚餘處理機,只要將廚餘放入機器內運作,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廚餘就可轉化為堆肥,不僅免除每天追垃圾車及廚餘臭味問題,產生的堆肥也能拿來種植盆栽使用。
另外,為了讓廚餘去化管道更多元,環保署表示,已經與國內知名大賣場及量販店像是好市多、家樂福洽談合作模式,將沒有販賣完的蔬果集中收集後產製堆肥,並回饋給提供農產品的契作農戶,以落實循環型農業的模式。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