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暖冬水稻豐產又傳疫病 農糧署增加公糧收購

圖片來源:中央社

去年天氣平順及暖冬讓水稻增產及發生稻熱病,農委會今天宣布增加公糧收購,已編列 16 億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提高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與收購雙軌併行,照顧所有農民。

農委會今天召開「 108 年第一期作稻米產銷與公糧收購之整備」記者會,宣布將增加一期稻作的公糧收購,以及獎勵二期轉作景觀作物,並拓展外銷、加工及救助使用的量,以調控市場價格、穩定農民收益。

陳吉仲解釋,去年氣候平順,不少作物增產,水稻每公頃平均也約增產 10%;接著今年暖冬,稻熱病頻傳,都可能會影響農民收益。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明,過往一期稻作每公頃稻穀產量為 6200 公斤,去年單位面積平均增產 10%,變成 7700 公斤,規劃今年一期稻作的公糧收購每公頃也要增加收購 10 %,變成每公頃收購 7700 公斤。

公糧收購有 3 種,原本每公頃「計畫收購」 2000 公斤(收購價每公斤 26 元)、「輔導收購」 1200 公斤( 23 元)、餘糧收購 3000 公斤( 21.6 元)。今年一期稻作的公糧收購價格不變,前 2 者收購量也不變,因此每公頃收購 7700 公斤的量,扣除前 2 者後剩下 4500 公斤,規劃都以餘糧收購進行,等於餘糧收購增加收購 1500 公斤。

陳吉仲說,預計今年一期稻作的餘糧收購會多收 7 萬公噸,編列新台幣 16 億元支應。

其次是獎勵二期轉做景觀作物,藉由減少產量穩定稻作的價格。陳吉仲說,一期及二期稻作耕作面積為 27 萬、 28 萬公頃,合理面積應是 25 萬公頃,因此推出獎勵二期稻作轉作景觀作物,目標是 1 萬公頃以上,將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及台南先試辦,藉此減少水稻耕作面積,期望能營造農村景觀、帶動農村旅遊人潮。

陳吉仲並說,過去只有公糧收購,從 2016 年起推動雙軌併行,新增「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鼓勵能行銷的農民自己做品牌直接銷售,去年一期稻作每公頃獎勵金 1 萬 5000 元,今年一期增至 1 萬 6500 元以提高誘因,雙軌併行,對能行銷、不能行銷的農民都給予照顧。農糧署統計去年對地給付全面上路後,耕作面積為 3 萬多公頃。

他還說,台灣稻作產值不能只看產出銷售的 300 億、 400 億元,還有帶動環境景觀、保存文化、涵養地下水、糧食安全等價值,約達 2000 億元;因應氣候因素,多花這 16 億元,若可以確保所有農民收益,是值得的。

此外,莊老達說,還會輔導業者拓展糙米外銷,今年已外銷 1 萬 5500 公噸,預計今年全年外銷量 15 萬公噸,遠高於去年的 4 萬 4479 公噸、前年的 170 公噸。再併計飼料用米、加工用糧(含酒糧)、援外與國內救助及經常糧等數量,今年活化公糧使用量 50 萬 7000 公噸,比去年的 38 萬多、前年的 37 萬多公噸增加 12 萬、 13 萬公噸。

外台灣每年進口米配額約 14 萬公噸,其中政府進口量占 9.4 萬公噸,農委會將調降進口米進入國內流通的量低於 1/2 占比,藉此防範進口米衝擊國產米價格。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