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農業移工解禁 解決缺工仍要自動化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農民平均 62 歲,缺工問題嚴重,面對又老又缺的務農人力,政府終於解禁農業移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窮盡各種管道解決 7 、 8 成缺工,最終仍要自動化、機械化。

今年 4 月 5 日,勞動部公告修正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相關項目,包括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農業外展移工、印尼青農研習計畫,正式開放農業移工。在此之前,政府為保存農村文化及保障本國勞工就業機會,只有登記在經濟部下的屠宰工廠可聘用移工。

近年來,農業缺工問題一再被檢視,類似茶園農場僱用逃跑移工的非法事件時有所聞,因此農委會以全台農家有 78 萬戶,從農 55 萬人為依據,進行 1.5 萬人的大樣本數缺工調查。

「缺工分兩類」,陳吉仲分析調查結果,每天要上兩個班次的酪農,為牛擠乳、送飼料、清畜舍,一日不可中斷,就屬於「常態性缺工」,缺工 1 萬人,

另一類是「季節性缺工」,例如水果採收、開花結果套袋期間都要有人力,約缺工 25 萬人次,北中南缺工情形不同,最嚴重在雲林、還有中南部,並依蔬果漁畜各有不同。

即刻的解決方案也分兩方向著手,陳吉仲說,首先是對內,前年起開辦農業師傅團、農業耕新團、人力活化團、機械團、專業團(針對茶葉、畜牧、特殊產業)、外役監,這 6 種方法,再加上寒暑假大專院校學生人力協助的度假打工,合計約可填補 5 成到 6 成的缺工。

常態性、季節性缺工的農家,合計約莫 2 萬戶,在農業團、外役監與學子來源的人力挹注下,共可提供 1.3 萬個人力,仍然還有 3 、 4 成缺工。

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移工解禁了,陳吉仲說,今年 5 月開始可以引進 3 種移工,可望再補充 1100 個人力,加上各技術團的 2370 多個人力,併計後可望改善缺工問題的 7 、 8 成,甚至改善到 8 、 9 成,都有可能。

3 種農業移工之中,酪農可以引進 400 人,農業外展移工約計 400 人,主要是填補季節性缺工,必須由農會等農民團體做為外展服務平台,擔任雇主,負責安排人力調度、住宿管理等,至於印尼研習生有 350 人,來台學習並成為農業補充勞動力。

然而,陳吉仲也說,當工人日薪從新台幣 2000 元變成 4000 元時,缺工情況會改善,但是要到高山工作,就算日薪給 5000 元,雇主仍然請不到工人。

他指出,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少子化又人口老化,農業老化更是嚴重,農民平均年齡已逾 62 歲,真的要改善缺工,不能只透過人力補充解決,參照國際作為,必須同步推展「自動化、機械化」。

他進一步說明,政府包含斥資 8 億元補助購買農機具就是自動化、機械化的配套措施,農委會農糧署盤整 23 項作物要推動自動化作業,目前自動化機械化不到 40 %的果農,就是要重點對象,蔬菜也是。

自動化機械化省人工,陳吉仲舉例,雲林麥寮美生菜產地,已引進一台 500 多萬元的義大利採收機, 1 台抵 10 人,不用彎腰蹲下,站著就能作業。國外採收蘋果早已機械化,機器靠近用帆布包住果樹搖一搖,全部都採收完成;畜產也是,德國 200 頭乳牛的榨乳,只要 1 人管理,因為機械化處理,不像台灣還要人去擠乳。

目前台灣種水稻最不缺人力,陳吉仲說:「你有聽過種稻的人缺工嗎?」因為有些人用 1 支電話就可以種水稻了,打電話請技術團整地、插秧即可,機械化程度達 95 %,若未來還有無人機噴農藥,就能 100 %機械化生產。

他強調,產業要提升競爭力,不能不考慮自動化、機械化,就像早台灣 20 幾、 30 年前推動農業職災保險的日本,領職災給付的筆數中,就有 7 成多是操作機具之故,顯見其機械化程度,台灣要加緊自動化腳步。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