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年六四事件後,中國民間興起各種維權運動,主事者不乏當年目睹公權力鐵腕鎮壓平民的一代人。他們在肅殺氣氛中仍懷抱理想,一路跌跌撞撞依舊選擇為中國堅持下去。
滕彪、許志永、胡佳等這些知名的中國維權運動代表性人物出生於 1970 年代。 70 年代末期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歷經劫難的老百姓逐漸從讓人窒息的政治壓抑中釋放,在官方萌芽的政經開放政策下,西單民主牆點燃的「北京之春」民主思潮湧向中國。
這些討論自由和民主的浪花,最後雖不敵權力之手的重擊而消散,但在經濟改革的目標下,中共當局於 1980 年代中期重啟政治改革,民主風潮再次襲捲而來。
1989 年春,中共墮落貪腐加上被迫下台的改革派總書記胡耀邦猝逝, 80 年代自由的浪潮匯聚成為學運怒潮,並在初夏演變為流血收場的六四事件。
那一年,將滿 16 歲的滕彪正在東北的吉林唸高中一年級。他說,像他這種農民家庭出身的孩子,上大學是唯一出路,否則就準備當一輩子農民。
當時全部心力都放在課業的滕彪,從電視新聞看到官方定性為「反革命暴亂」的學運時,對當局的宣傳照單全收。
六四之後的 1991 年,滕彪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後,,才陸續從同學口中和同學提供的地下刊物獲知六四真相,而真相讓他震驚。
除了同學之間的私下交流,來自農村的滕彪當時在北大課堂和西方著作中接觸到自由主義精神,並深受啟發。
2003 年,中國社會發生著名的「孫志剛事件」,引發公憤。剛獲得北大法律博士學位的滕彪和兩名同學許志永、俞江,聯名上書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廢除導致孫志剛枉死的「收容遣送制度」。
經過多方努力,請願獲得成功。這就是著名的「三博士上書事件」。
三博士的成功鼓舞了中國社會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也為中國近年維權運動樹立了模範。一些研究因此將 2003 年稱為「中國維權運動元年」,許多有志之士開始先後加入行列,以法律和實際行動協助個案、捍衛公民權利。
此後 10 餘年間,滕彪不斷挑戰公權力,為弱勢者維權,曾與其他 10 多位維權律師獲亞洲週刊評選為「 2005 年度亞洲風雲人物」,也曾因此遭遇官方打壓,經歷被迫失蹤、綁架,並在祕密關押期間受到 24 小時上手銬、剝奪睡眠等酷刑。
目前在紐約大學法學院擔任訪問學者的滕彪、在六四 30 週年前夕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當年若未接觸到六四真相,不會走上這一條路。」
他說,當時隱約形成一種想法,「如果我早出生兩年, 89 年死去的孩子裡面就有我。在某種程度上,我把自己當成倖存者,有責任為當年死去的學生,去繼續未完成的事」。
同樣視自己為倖存者的還有知名維權人士胡佳。胡佳回憶, 6 月 3 日那天晚上,軍隊開槍之前,若非意識到氣氛不尋常的父親堅決不讓他出門,當年曾經擠在大學生抗議隊伍的初三生,恐怕也已成為槍下亡魂。
當年看到政府出動軍隊鎮壓學生和平民的震撼下,胡佳告訴自己,「應該用生命、經歷為逝去的人做些事」。多年來,從環保議題、愛滋病患權益到人權等各類敏感領域,都有胡佳「做些事」的努力足跡。
他雖因此獲得難得的殊榮,除了連續多年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也於 2008 年獲歐洲議會頒發極負盛名的「沙卡洛夫人權獎」(Sakharov Rights Prize),但也因此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並遭判刑 3 年 6 個月。
如同滕彪,「三博士上書」的另一名當事人許志永在那次行動之後走入公眾視野,隨後開始奔波於公民維權之路。 2013 年,他因為推動「新公民運動」被控「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遭判刑 4 年。
刑滿獲釋,受到 80 年代自由思潮啟發、也受到六四事件影響的許志永不改其志。六四事件 30 週年前,他在網上公開「競選 2021 」基層區縣人大代表的行動倡議,呼籲從基層自治開始,為中國的民主憲政奠基。
才重獲自由隨即投入具高度風險的行動,許多人為許志永感到憂慮,但他強調,未來將繼續推動公民社會及中國民主憲政進程,「只要忠於自己良心,該承擔的代價就承擔」。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