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 2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調高關稅至 25 %,並可能另對逾 3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瑞銀表示,此舉將令疲軟的全球貿易延續弱勢;會計師建議台商可考慮 4 個步驟以降低衝擊。
美國於美東時間 10 日零時(台灣 10 日中午)將 2000 億美元中國貨品關稅稅率,從 10 % 上調至 25 %,並已經開始對其他逾 3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展開規劃。
瑞銀表示,此舉可能令目前的出口疲軟態勢延續。另外,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某種程度上也是「傷人傷己」,恐抑制美國經濟成長,且一旦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將導致緊張情勢進一步升溫。
不過,瑞銀對美中貿易談判最終達成協議仍抱持樂觀,認為從經濟層面考量,兩國都有很強的意願達成協議,目前雙方態度強硬可視為「做出姿態」,應持續觀察雙方談判的最後結果。
美中貿易衝突升溫造成外匯市場大幅波動,其中人民幣貶幅顯著。瑞銀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加徵關稅前,人民幣其實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強的亞洲貨幣,但本週兌美元重貶 1.4 %;反而是被視為避險貨幣的日圓,本週以來兌美元升值逾 1 %。若避險情緒持續升溫,可能引發日圓空頭回補,進而激勵日圓兌美元升破 107 元。
台商面對美中貿易戰升溫,該如何因應變局,安侯建業(KPMG)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協理廖月波認為,不論最終貿易戰結局為何,台商都可以從 4 個步驟思考,藉以降低高關稅帶來的衝擊。
首先,企業可先彙整企業交易的資料及數據,辨識潛在受影響的產品及生產線,確認是否列在增加關稅的名單。其次,若產品確定屬於加徵關稅名單,就要評估對企業整體的影響,以及確認是否所有產品或僅有小部分產品受影響。
第三,若確定產品已落入貿易戰影響範圍,應辨識及評估各項潛在的規劃因應方案,擬定短、中及長期業務策略,例如短期產品訂價策略、中期銷售策略,與長期供應鏈與產地是否需要改變,以減輕貿易衝突造成的影響。
最後,企業進行營運策略調整的同時,必須考量公司整體業務如何因應及如何落實執行的方案,包括公司內部與供應商等協調溝通,以確保方案能夠順利執行。
安侯建業稅務部執行副總丁傳倫指出,此次美中貿易戰是根據「原產地」,進出口的商品是否原產於中國或原產於美國,台商也可考量需移轉多少及哪些生產流程,或改變原材料的來源地等,進行價值鏈調整;長遠之計,除了美國市場外,台商可以考量前進其他市場,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籃子。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