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總統大選總共有 9 位候選人,尋求取代現任總統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e),成為立陶宛新的領導人。不過其中只有 3 位候選人有機會擠進 5 月 26 日的第二回合決選,分別是中間偏左的總理思科威爾內里(Saulius Skvernelis)、保守派的前財政部長席夢奈特(Ingrida Simonyte),以及獨立派經濟學家諾賽達(Gitanas Nauseda)。在 5 月 26 日,立陶宛也將舉行歐洲議會議員選舉。
席夢奈特的支持者主要是富有、受過教育的都市選民;思科威爾內里獲得鄉村地區較貧窮選民的支持。諾賽達則是尋求打破富有和貧窮間的界線。
立陶宛人口約 280 萬。由於有越來越多人移民至西歐國家尋求更好的生活,人口呈現急劇下降的趨勢。根據統計,大約四分之一立陶宛人生活在貧窮線下,也就是每個月的收入大約只有 300 歐元(約 340 美元)。
維爾紐斯政策分析研究所(Vilnius Policy Analysis Institute)專家普斯萊斯(Donatas Puslys)告訴法新社:「立陶宛公民渴望社會公平,尋求一位能夠縮小目前社會兩極化的候選人。」
在俄羅斯於 2014 年以軍事干預烏克蘭後,幾乎所有立陶宛總統候選人都主張與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以做為該國的後盾。和其它東歐國家不同,立陶宛走親歐洲路線。
立陶宛每年都調漲工資約 10%,使得人民的平均月收入來到 970 歐元,但貧窮和收入不均的問題,仍是歐洲聯盟中最嚴重的。立陶宛今年第一季的失業率為 6.5%,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2.7%,比 19 個歐元區國家平均的 1.1%,要來得高。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