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30年後回望六四 王超華:群眾不是群盲

圖片來源:中央社

六四親歷者王超華 20 日在新書座談會上暢談自己對六四的思索,以及當年在運動中的犯過錯誤。她認為,「群眾不是群盲」,並非控制學運領袖,就能改變歷史潮流。

王超華 20 日在台北舉辦「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新書座談會,邀請同為六四親歷者的王丹與談。

王超華在會中表示,透過書寫,讓她得以用更全面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經驗。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只把文章發在網上,沒想過出書,因為「覺得自己沒資格用關於六四的寫作,來換取任何物質上的收獲」。

王超華提到,六四清場後,她在北京躲藏了八、九個月,當年 12 月,她聽到了自己父親過世的消息,給她很大的震撼,「我看到由於我自己決定採取的行動,造成了別人付出生命的代價」,這種感受也投射六四上,她想到「北京市民付出的代價,有沒有我的一份」?而這種情緒,直到她赴美後,才逐漸調適。

直到去年,在王丹鼓勵下,王超華才決定整理著手出書。她表示,出書做為思想結晶,也才有機會重新去看自己的文章,並有機會和大家交流。

書中除了收錄王超華對六四和當代中國的思索外,也紀錄下自己當年在運動中的錯誤。

王超華提到,當年 5 月 16 日時,高層有人來找她,此時她正對無法將學生從天安門廣場上撤出,而有所怨言,因此直接對高層說:「我知道柴玲和封從德現在在醫院,你們可不可以想辦法把他們控制起來?」隨即,柴封兩人真的被控制了。

但王超華回憶,回到廣場後,她卻什麼也做不了;反倒是當晚趙紫陽的書面談話,透過廣場上的廣播系統不斷播放,讓學生情緒激動,高唱「國際歌」。

王超華說,這件事給她很大的觸動,也意識到,「群眾不是群盲」,學生領袖必須是學生認可才行,並非控制一兩個人,就能改變歷史的潮流。

現場讀者問到,中國是否從六四中學到什麼教訓?王超華說,中國學到的是要把不穩定因素遏止在萌芽狀態,並在六四之後,由上而下貫徹這個意志。今天在中國基層看到的維穩,就是以暴力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

參與對談的王丹則認為,中國在六四動用軍隊的目的,就是為了重建政治恐懼,但政治恐懼也可能被遺忘。當年學生敢上街,就是把文革和延安整風給忘了,因此,中國便不斷製造新的暴力,延續恐懼。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